长方形的周长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长方形的周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它包括周长的含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是教学难点。

基于对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

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就知,设景引入

1.复习周长的含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说说一说周长的含义? 生: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什么图形一周的长度呢?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谁上来比划一下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让小朋友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请一个女生一个男生) 生:无声的用手比划。

师:咱们跟她不一样,你能不能加上语言描述? 生:从这一点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个点。

师:你把封闭图形的特点解释的真清楚,小朋友们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边指一边说好吗? 生:齐说。

师:这两个好看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指吗?也叫两个小朋友上来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师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弥补知识缺漏,对所

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

2.设景引入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的方法复习了周长的含义,其实周长也是有长短的,你能判断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更长一些吗?

生:红色的长;蓝色的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你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证明的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小朋友们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相互合作)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引入,借此发现、提出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问

题”,使得问题与生活相联系,生动有趣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方法(一):比一比

生:我用比一比的方法,把两个长方形叠在一起看谁长谁的周长就长。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叠一叠,小朋友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比较长方形的周长不能只比较它的长,还得比较它的宽。 生:比较长之后再比较宽呀! 师:你来解释一下。

生:如果比较长的话蓝色长方形长一些,比较宽的话,红色长方形宽一些。再把长剪下来贴在宽的上面。 师:你的想法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话就破坏了整个图形。 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量后算 1.讨论怎么量

生:我用量一量的方法。 师:怎么量?

生:我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量几次? 生:量两次。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为什么只两两次?应该量四次。

生: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量出一条长,对边的长也就知道了,量出一条宽对边的宽就知道了。(教师以红色长方形为例板书长和宽)

师:看来你对长方形的特点掌握的不错!接下来干吗呢? 生:再算出它的周长。

师:老师帮你概括一下,你的方法是“先量后算” 2.讨论怎么算

师:怎么计算长方形 的周长呢?我们以红色长方形为例,谁来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4+6+4+6=20(厘米)

师:“4、6”在这个算式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上来指一指 生:“4”表示长方形的宽,“6”表示长方形的长。

(教师随机板书长方形的周长=宽+长+宽+长)

师:小朋友一起来说说,他的计算方法是:宽+长+宽+长 师:看你迫不及待的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想说这种方法太麻烦了。 师:说说你的算式? 生:4×2+6×2 =20(厘米)

师:“4”、“6”分别表示长方形的宽和长,可、又表示什么意思呀?你也上来指一指 生:“4×2”表示长方形的两个宽;“6×2”表示长方形的两个长。 师:他的方法谁听懂了?

生:他的计算方法就是两个长加上两个宽。

师:你听的很认真,回答的很清楚,希望小朋友都能象他一样做个文明的小听众,积极的发言者。 师:我看到还有小朋友举手,是不是还有不同的算法。 生:我还有不同的算法,我的算式是:(4+6)×2=20(厘米) 师:括号括在哪里? 生:把“4+6”括起来。

师:你听听老师的读法:4加6的和乘2,能清楚的表达这个算式了吗? 生:还是老师的读法好。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吧!

生:齐读4加6的和乘2,有些小朋友还在用夸张的手势表示。 师:小朋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长+宽)×2”表示什么意思?

师:对呀,我也正纳闷呢?你能上来指一指解释一下吗? 生:可以,这里是一个长加宽,一长方形里面就有两个长加宽

师:为了让小朋友更加深刻的理解我来当你的的小助手,你指一个长加宽我指一个长加宽。 你这个小老师当的可真不错,解释起来有条不紊的!

师:刚才小朋友你一言我一句的想出了三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师:大家看看这三种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要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说的真不错,请你翻开课堂作业本,看看哪个小朋友说的对? 三.多种练习相结合,巩固新知 1.初步尝试计算方法

师:现在我就告诉你这个蓝色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请在低算本上做一做。 汇报交流: 2+7+2+7=18(厘米) 2×2+7×2=18(厘米) (2+7)×2=18(厘米) 2.再次尝试,感受简便方法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生:5×2+7×2=14(厘米) 5+5+7+7=14(厘米) (5+2)×2=14(厘米) 师:哪种方法简单?

生:第三种,因为它只要计算两步就行了,其他的都两步以上了。 师:聪明的小朋友都会学习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的。

(2)有一块长方形手帕,长加宽的和2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生:只知道长加宽的和,不知道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怎么算? 师:对呀,能算吗? 生:能算,20×2=40(厘米) 师:你来解释一下?

生:长方形里有两个长加宽呀,所以周长就是两个20厘米。 师:你真聪明,看来第三种简便的方法还真好用。 3.设置梯度,放手让学生做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课后练习47页第3题)

让学先读题,找出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篱笆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第二个问题比较难理解的是一面靠墙,让学生清楚哪面靠墙和至少的意思。 4.课外延伸

算一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4米

6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课后自己回去测量一下身边的长方形物体的周长?并说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在设计上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生生互动及分组讨论各种形式的学习去感受周长的求法,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了解“周长”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求长方形和法,是老师重视学习过程探究的一种体现。比如刚一开始复习周长的含义,让学生充分感受长方形的周长,即衔接新就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2.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学数学机会。

苏霍姆林基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在课中教师设计了用两种长度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一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又去解决新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动手操作,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练习,使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安排了五个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第1题,初步尝试计算方法感受成功的体验;第二个层次:第2、3题,再次尝试感受简便方法;第三个层次:第4题,设置一定的坡度,让够不找的学生跳一跳就够到。第四个层次:第5题,课外延伸,照顾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节课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习气氛浓,学生自觉学习,学生自觉地动、看、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多种活动形式,使师生、生生活动频繁,交流多向,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