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四面楚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大了。马斯洛所言,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出现。一种需要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努力。刘邦的这种对皇帝这个位置的需求,给了他不断努力的动机,最后促使他成功的因素。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但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韩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能力,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韩信是在不断学习中才有所成就的。汉军中的谋士、将士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如樊哙是狗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这些人,原来是毫无战争经验,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也是不断学习中得到成就的。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在学习理论中,有学习联结理论,它强调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就是刺激所带来的行为变化。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为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比如在乱世这个强烈的社会环境的刺激下,激发了韩信他们的正义感,使他们去充军,然后被伯乐相中,最后有了成就。反应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他们想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来避免在乱世危险的处境。

(三) 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为之拼命沙场。刘邦虽屡战屡败,但是秦人供应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刘邦之所以会得人心,是因为刘邦对将相的信任和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

在社会心理学中讲到一个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持的积极态度。我们认为影响人际喜欢与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境因素,个人特质因素,相似与互补因素。在情境因素中有一个结群或集群性,就是在交往过程中双方都表现出交往的渴望、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交往过程中热情地应答对方,也使对方沉浸在交往的热烈气氛中。比如韩信和陈平这两人原始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从,计不从,

意识变辈出归汉,这个时候刘邦是很乐意他们的顺从,所以在他们在归汉是,刘邦是欣然接受的。所以在他们以后的合作中才如此顺利。在个人特质因素中有一个个性品质:友好、和善等品质的人就很有亲和力;而敌对冷酷、损人利己等品质就会阻碍人际吸引。在刘邦胜利进军入关,既不绕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所以刘邦的这些行为特质,恰好使秦人拥护他。

分析了刘邦成功的种种因素,我们来看看是什么促使项羽的惨败。

四 项羽惨败的原因

(一) 项羽的年少生活

项羽出身将门贵族,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

“万人敌”,于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自幼丧母,从小缺乏关爱,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他内心相当孤苦,也奠定并沉积了一生难以校正的性格缺陷。

因为项羽是出身富裕,使他的角色认知和刘邦有了不同点。比如上面所提

到刘邦在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是对秦始皇的羡慕。但是项羽见秦始皇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这就是平民和贵族的思维差别。贵族的出身使项羽自身有了一股傲气和一份自信。看到秦始皇后,项羽就对他有了一种角色期望。角色期望是形成社会结构与角色行为之间关系的桥梁。就是有了这种期望,在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腿上了历史舞台。

在看到秦始皇时,项羽就有了追求像他一样的生活。这也叫追求优越。阿

德勒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受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所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追求优越。追求优越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但是有些人会因为追求自己个人的优越而忽视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优越情节”。而项羽就是有了这种情节,才会狂妄自大、自负自夸、轻视别人,才会难以与他人相处,最终因缺乏社会支持而导致惨败。项羽自幼丧母,这也有可能是造成他以后性格上有缺陷的因素,因为幼儿的心理发展在整个心理发展中占有很大的作用,在幼儿阶段,家庭环境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据资料显示,项羽在家中是排行老二,也就是次子。阿德勒认为,即使是

生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儿童,由于出生顺序不同,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亦不同,从

而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长子经常遭受失败的命运,害怕竞争;次子则喜欢竞争,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所以出生顺序可能也是导致项羽在性格上刚愎自用的因素。

(二) 项羽悲剧的性格

可以说,性格悲剧的命运更多因为是他个人的性格缺陷导致的。在性格上

项羽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分裂矛盾体:他一方面豪迈大气,无坚不摧,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气概可谓雄伟英武;另一方面,项羽表现出了刚愎自用,妄自尊大,嫉妒贤能的匹夫习气。他是出身子在将门之家,祖祖辈辈都是大将。所以他的这种人格也会因为生物遗传因素或是在后天的环境因素下形成的。项羽很吝啬官位,对名誉有着变态的追求,前面已经讲到,这是一种“追求优越”,但是过多了就会有了情节,就叫“优越情节”,有了“优越情节”,就会狂妄自大、自负自夸。他这种情节很可能是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结合他得出生顺序,他是好斗的,好竞争,所以在竞争过程中,想得到别人比如项伯(项羽叔父)的认可。

为什么一个痞子刘邦会最后会大胜一个贵族出生的项羽?因为刘邦善于听

取别人的建议,而项羽对将相是言不从。这估计要从他们的出身分析,刘邦是出身贫民又在乱世。没有学习困境,就没有学习,在学习困境中,人们会更亲近于身边的人,更信任于他们。而项羽是英雄出少年,在二十四岁就大有成就,因为他有太多曾经导致他成功的经历和经验,所以骄傲之后常常紧跟着自满,因此把一种新东西教给一个成功人士难之又难。这也是为什么项羽听不进将相的进谏的原因。

项羽是一个内心敏感,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怀疑和狡诈的:斩杀宋义谎称奉

帝命;先放逐义帝,然后阴谋派人刺杀;中陈平离间之计,对大将失去信任并把其推向敌对面,甚至是自己最为尊重和亲近的最后唯一的谋士“亚父”范增也因为项羽自己的多疑而夺其权。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做焦虑。霍尼把焦虑分成两类:一是显在焦虑,这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二是基本焦虑,这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而人格性神经症则以基本焦虑为前提。他把神经症看作是人际关系失调所引发的,这是从儿童时期引发的,儿童必须得到承认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甚至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尼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因为项羽从小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所以,这是造成他产生焦虑和敌意的重要因素。

五 结论

根据前面种种论述,说明了个性、人格是在一个人一生中占有极重的地位,

他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就如文中所说的刘邦和项羽,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幼儿时期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关爱是导致性格的一大因素,当然也有后天的造就。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有了能力,而不能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

那你就是孤立的。在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吸引中提到,人有结群和集群性,所以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而人际关系也是受个人的个性所影响的。从种种论点看,性格是决定成败的。

参考文献:

[1]雷达.四面楚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孙家洲.刘邦与楚汉三杰[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3 ]李约.项羽大传[M].吉林:长春出版社.1997.1.

致谢辞: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这个学期也匆匆的过去了,但

是在这之前的那一年,没有好好的写过一篇论文,对论文的了解是云里雾里的,了解甚少,但是在这个学期,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论文,当时在我们看来,这是比考试还要繁琐的事情。但是张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论文的格式和要求,从论文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论文格式的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们悉心的指导。既让我们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最主要是我们学到了对于我们这四年来说都很重要的知识,因为在两年后,我们又会面临着另一份论文,那份就会是决定我们毕业的命运,所以我感谢张老师让我们未雨绸缪。

张老师不仅是学习上帮助了我们,而且他那种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生活

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知道生活中很多事都不必去强求,也让我们顿悟了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

所以,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在学习上帮助我以及在生活上影响我的张

老师表示感谢!

时间: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地点:贵州师范大学田家炳七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