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海尔多元化的困惑doc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案例-海尔多元化的困惑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除了鞍山信托和长江证券外,海尔收购的青岛商业银行也算不上成功。

2001年,海尔收购当时面临窘境的青岛市商业银行。这一年,这家小型商业银行净亏损超过2000万元,背负超过20亿元的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不足4%。同期,该行账面显示股东权益仅有1.3亿元左右,逼近《商业银行法》有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的警戒线。在此情景下,海尔顺利地联合旗下几家公司共同出资约5亿元,持有该银行超过65%的股份。

从海尔绝对控股的青岛市商业银行来看,这家银行在青岛海尔控股后,目前仍然有超过5亿元的不良资产,而且由于银行规模很小,服务网点少,金融产品也有限,很难取信于大客户,去年才产生了400多万元的微弱盈利。

从进入青岛市商业银行到进入鞍山信托和长江证券,无论从哪个局部观察,海尔进入金融业虽然已经迈出巨大步伐,但其战略选择尚不清晰。巨额资金的付出,多方位的进入,让人感觉到海尔此次投资确有长期打算。“海尔最大的成本决不在收购

之中,而是在于整合。从青岛市商业银行和鞍山信托的收购上看,对无效资产的甄别处理,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海尔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操作来降低整合成本。”对海尔有着长期关注的东方高圣冀书鹏说。

目前,海尔在金融的布局只有与纽约人寿保险的合资公司看起来是成功的,但这个项目未来究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回报,目前可能很难作出结论。当时,海尔选择进入保险业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所有的家用电器消费者都能购买其合资保险公司的寿险。但是海尔可能没有想到,这个

行业面临着激烈竞争,仅在上海就有36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割市场(12家公司以寿险为主),而且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只能在上海及其他4个城市开展业务。

对于海尔在产融结合方面的布局,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认为,国外很多成功的大公司是靠专业化发展的,世界上只有一个GE在多元化和金融业务上取得很大成功。海尔给自己设置了很高的目标,但是海尔的家电品牌能否延伸到金融行业还有待观察。 PC 扶不起的“阿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