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主要是由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所引起的。巴曙松(2011)认为,2011年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是刺激性政策进入成本消化期的结果,全年的通胀水平会比较高但总体可控。刘元春(20l1)认为,国际农,皇品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刘易斯拐点逐渐到来所带动的低端劳动力资持续上涨等都是导致近期通货膨胀的因素,但过剩的流动性导致的物价和房价上涨是核心原因。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之后对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挖掘深层次原因。 (二)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方法以及文章结构,并以文献综述的形式介绍了国内外对通货膨胀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章介绍了通货膨胀定义和背景及特征。

第三章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层面等方面来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近期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即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当前的流动性过剩、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二章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特征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3]。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对通货膨胀的分类最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按照通货膨胀体制,可以分为公开型、隐蔽型、抑制型和补贴型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程度,可以分为温和的、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成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成本推进、供求混合型、结构型、预期型和输入型通货膨胀[l]。另外,我国经济学家根据目前的经济特征,提出转轨型和价格改革型等新的通货膨胀类型,最近对核心通货膨胀也有较多涉及。 三、形成背景

2008年经济危机后,受消费信心和出口受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曾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中央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投资4万亿用以刺激经济,加大对基础性设施的投资,这对当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政策措施的时滞效应也为后来通货膨胀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009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劳动力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价格一度高企,再加上国外充足的流动性影响,CPI和PPI同时进入上升通道,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四、主要特征

(一) 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特征

首先,三大价格指数涨幅之间出现较大差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而后者又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价格从上游传导到下游的不同环节存在较大的差异,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高于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价格上涨又高于最终产品[5]。2009年10月到2010年11月,我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平均上涨率分别为6.90%、3.87%和2.62%[1]。

其次,价格指数的内部构成因素的价格水平变动也并不平衡,CPI中的食品、烟酒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和居住五类上涨,而其

它三类则持续下降;PPI中生产资料大大高于生活资料的价格涨幅:九大类购进产品价格的涨幅也不均衡。

再次,城乡和区域差别也很大,农村价格涨幅连续超过城市,而且涨幅差距呈现出拉大的趋势;粮食主产区、资源和能源输出大省的CPI涨幅都在平均水平以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价格涨幅也高于沿海发达地区。 (二)输入性特征明显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表现突出,资本回报率高,恰逢全球资本向新兴市场转移,尤其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一转移趋势更加明显。2010年11月我国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高达22.2万亿元,资本账户顺差还有进一步加大的压力。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尚不平衡,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上的贡献较大,对外出口额也一直较大。因此,我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时出现双顺差,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另外,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能源,原材料及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升,无疑也将延长我国物价上涨周期。

(三)通胀预期问题突出

心理预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非经济因素,对物价上涨起着推波助澜作用。2009年以来,由于受农产品涨价、负利率、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和国际热钱涌入等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预期逐步显现并不断增强。央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显示,有36.6%的居民对未来房价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度大幅上升7.29个百分点[2]。

(四)目前的通货膨胀显示出一定的非均衡性

(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本轮通货膨胀周期中,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大幅度上涨。2010年11月居民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上一年,上涨11.7%,而居民非食品消费价格在此期间只上涨了1.9%,差额近10%。食品消费中,鲜果、鲜菜的价格上涨幅度位居前列,11月鲜果、鲜菜价格较去年分别上涨了28.1%、21.3%。这有别于以往通货膨胀周期中粮食、肉禽和食用油价格领跑的态势。非食品消费价格方面,居民居住消费价格涨幅最大,较之上年上涨5.8%。所以食品类通胀和居住类通胀是本轮通胀的主要因素。

(2)农业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2010年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0.6%,11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8.6%。

第三章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原因

正确认识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关于近期通货膨胀的原因,目前也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较为普遍的是用经济规模过大和总供需失衡来解释,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反通货膨胀政策。这种流行观点在总量分析上有其可取之处,但没有同时采用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方法,要想全面深入认识近期通货膨胀的原因,还要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 一、需求拉动因素

(一)追求经济增长引发过度投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9.9%的平均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的投资过热倾向,在带来投资过剩和生产力浪费的同时,也导致了经常性通胀压力的存在。特别是2008年后,我国推出了扩大内需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并且连续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扩大投资搭建平台。在中央的带动下,各地方政府也竞相加大投资量,往往会在追求6DP增长的过程中过度影响投资额,经济发展中一旦出现有利形势,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就会得到释放,对通货膨胀造成很大压力[6]。到200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4845.6亿元,增速达到30.1%,2010年1月至9月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65869.58亿元,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更快,平均增速达到25.6%。由于公共投资具有“挤出效应”,这些用于交通、能源和灾区重建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投资,又对促进经济发展效率较高的私人投资进行挤出,使得大量民间资金转向了棉花、大蒜和绿豆等物资的炒作,经济出现过热增长,过度投资和经济过热形成加速物价水平上涨的恶性循环。另外,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大量的钢材、木材和水泥,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不久导致了这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对下游相关产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占国民经济权重较大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影响。

(二)消费需求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回暖,全国多个地方陆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居民购买力水平整体提高,消费需求量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调整。由于对质量和营养价值的日益关注,人们在餐桌上迅速增加了对肉蛋禽等食品的需求,这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