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最新-中考数学课时知识点归纳总复习学案20183 精品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初中数学最新-中考数学课时知识点归纳总复习学案20183 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方案设计型专题)

一、知识网络梳理

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特别是作图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性研究,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学为之用的教改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数学教改中的一大热点.这类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数学双基知识,而且要能够把实际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数学问题转化、抽象成具体的数学问题,具有很普遍的实际意义,是中考热点之一.

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是今后数学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近年一些省市的中考数学题中涌现了立意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学生自我设计题目.这类命题以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能与初中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联结.

题型1

设计图形题

几何图形的分割与设计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有时是根据面积相等来分割,有时是根据线段间的关系来分割,有时根据其它的某些条件来分割,做此类题一般用尺规作图.

题型2

设计测量方案题

设计测量方案题渗透到几何各章节之中,例如:测量底部不能直

接到达的小山的高,测量池塘的宽度,测量圆的直径等,此类题目解法不惟一,是典型的开放型试题.

题型3

设计最佳方案题

此类题目往往要求所设计的问题中出现路程最短、运费最少、效率最高等词语,解题时常常与函数、几何联系在一起.

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是今后数学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近年一些省市的中考数学题中涌现了立意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学生自我设计题目.这类命题以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能与初中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联结.

二、知识运用举例 (一)方程、函数型设计题

例1.(茂名市)已知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方向从同一地点........A出发行驶.

(1)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甲车走了90千米后立即返回与乙

车相遇,相遇时乙车走了1小时.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2)假设甲、乙每辆车最多只能带200升汽油,每升汽油可以行驶10千米,途中不能再加油,但两车可以互相借用对方的油,若两车都必须沿原路返回到出发点A,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甲车尽可能地远离出发点A,并求出甲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解:(1)设甲,乙两车速度分别是x千米/时和y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x?2y .

?x1?y1?90?2?x?120解之得:?.

y?60?即甲、乙两车速度分别是120千米/时、60千米/时.

(2)方案一:设甲汽车尽可能地远离出发点A行驶了x千米, 乙汽车行驶了y千米,则

?x?y≤200?10?2. ∴2x≤200?10?3即x≤3000. ??x?y≤200?10即甲、乙一起行驶到离A点500千米处,然后甲向乙借油50升,乙不再前进,甲再前进1000千米返回到乙停止处,再向乙借油50升,最后一同返回到A点,此时,甲车行驶了共3000千米. 方案二:(画图法) 甲行500千如图

此时,甲车行驶了500?2?1000?2?3000(千米).

方案三:先把乙车的油均分4份,每份50升.当甲乙一同前往,用了50升时,甲向乙借油50升,乙停止不动,甲继续前行,当用了100升油后返回,到乙停处又用了100升油,此时甲没有油了,再向

甲借油50升,甲行1000甲再借油50升返回 乙行500千

乙借油50升,一同返回到A点.

此时,甲车行驶了50?10?2?100?10?2?3000(千米).

例2.(鄂尔多斯)有甲、乙两家通迅公司,甲公司每月通话的收费

y(元) 标准如图15所示;乙公司每月通话收费标准如表3所示.

40 20 O 表3

1020图

t(分)

月租费 2.5元

通话费 0.15元/分钟

(1)观察图15,甲公司用户月通话时间不超过100分钟时应付话费金额是__________元;甲公司用户通话100分钟以后,每分钟的通话费为_________元;

(2)李女士买了一部手机,如果她的月通话时间不超过100分钟,她选择哪家通迅公司更合算?如果她的月通话时间超过100分钟,又将如何选择? 解:(1)20;0.2

(2)通话时间不超过100分钟选甲公司合算

设通话时间为t分钟(t?100),甲公司用户通话费为y1元,乙公司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