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典型经验交流材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鸡西大学校长 张金学

(2008年1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很高兴在隆冬时节与大家一起探讨春天的话题。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曾说过,如果用“就业寒流”形容2006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话,那么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则更为贴切。如何使大学生就业形势傲霜立雪,迎来春天,除了国家政策调控以外,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具体的解决办法。

据有关材料介绍,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强调指出:“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该主动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四国的教育部长共同发表了《巴黎大学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就业力明确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1999年,29个欧盟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再度确认“提升公民就业力”为欧

1

洲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之一。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提升学术水平”与“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是推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驱动力。91%的欧洲高校认为,在设计或重新建构学校课程时,就业力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下面,我结合鸡西大学就业工作的具体做法,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汇报几点体会,恳请批评指正。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就业工作规律

2000年以后,高校扩展导致大学生就业人数激增。2008年,将是大学生就业高峰期,竞争和压力将达到“巅峰”状态。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559万,比2007年增加64万,同比增幅达13%。随着形势的变化,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正呈下滑趋势。我们从前探索和使用的就业工作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科学就业的需要,不适应性正在凸显。比如,针对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从“三教”(教材、教学、教师)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眼整合师资资源,提升专业设臵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就业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立了沟通学生、用人单位、学校的就业推荐工作系统。利用互连网等现代通讯信息技术,有效快捷地传递就业推荐信息;

2

在全国各地建立就业基地及信息站;在校内外建立稳定的就业推荐机构和专兼职就业推荐队伍,形成就业信息员网络体系。这在当时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目前看,仅仅靠“一招鲜,吃遍天”,已经是治标不治本了。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治本之策,实现大学生科学就业目标呢?我认为,首先要从我们的就业工作观念入手,正确把握住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就业工作,应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提高学生就业率阶段、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阶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阶段。而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正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开展就业工作的第三阶段。

在追求高就业率的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大多数从事营销、保险、文秘等工作的学生,不是对口就业,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实践提高,岗位稳定期不长,导致了人才浪费,学生满意度低。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阶段,我们采取了开辟新市场、巩固老基地,定单培养和学生顶岗实习等办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起薪值和岗位稳定期的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认识到,先前采取的就业工作办法,多是从外因入手,而忽视了内因的作用。在学生就业的内因,即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发挥好内因的作用,才是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3

顺利实现的动力之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点金术”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组织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环境适应性,等等,才能帮助学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和业绩,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且,随着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未来衡量就业工作效果的趋势也必然是:在统计就业率过程中,多元化确定其概念,以市场化视角来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支持多元化就业。如:非单位就业、非组织就业、隐形就业等等。随着产权多元化、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评价大学生就业的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改变培养与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统计方法。只有认识到了这个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把握和选准着力点。

二、挖掘根源,对症下药,延展大学生就业工作时空 把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贯穿校园学习生活的始终,这是时间上的概念;把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实验室训练扩展到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锻炼,这是空间上的概念。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就业指导

生涯模糊和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臵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