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北京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北京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 【答案】B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考点: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

【点睛】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该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是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

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1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答案】D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考点:台风、天气系统。

【点睛】该题主要是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 据图可知,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C.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4. 该区域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5. 芒种至小暑期间,

A. 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C. 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答案】3.B 4.A 5.C 【解析】

3.春分(3月21日)之后为一个节气清明,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地区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2

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D. 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B.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B.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4.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东部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考点: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7. 内蒙古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6.A 7.B 【解析】

6.根据图中内蒙古Ⅱ用地类型比重最大,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则可知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的简称,贵

3

州Ⅰ用地比重较高,仅低于林地,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是新疆。

7. 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西部离海洋远降水量少,内蒙古虽然地势平坦,但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8.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答案】C

B.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D.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板块运动。

【点睛】该题关键是获取图中信息,根据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出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另外还需要掌握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在青藏高原上,北坡海拔起点高,从而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图6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9~11题。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