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知识点总结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材料物理性能知识点总结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离子位移极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偏移平衡位置的移动,也可以理解为离子晶体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键被拉长。如碱卤金属化合物类, 特点:极化较慢,10-12秒。

驰豫(松驰)极化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造成,与带电质点的热运动密切相关。 极化需要吸收能量,是非可逆极化。

①电子驰豫极化:弱束缚电子,介质具有电子电导特征,极化时间:10-2~10-9秒。多出现在铌、铋、钛等氧化物为基体的陶瓷介质中。

②离子驰豫极化:比位移极化率大一个数量级。弱束缚离子,该极化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极大值,温度继续升高,极化减弱。升温缩短极化时间。极化时间:10-2~10-5秒.

4)取向极化:极性电介质的极化方式。沿外电场方向取向的偶极子数大于反向偶极子数,总体表现为宏观偶极矩。 特点:热运动降低其极化

极化时间:10-2~10-10秒 5)空间电荷极化

发生在不均匀介质中,夹层,气泡等形成的空间电荷极化,称为界面极化。 随温度升高,极化降低。

极化时间:数秒到数十分钟,几个小时,所以只对直流和低频起作用。 另有自发极化(后文另述)。 6.2交变电场下的电介质 6.2.1介质损耗

真实的电介质平行板电容器的总电流,包括三个部分: ①由理想的电容充电所造成的电流IC ②电容器真实电介质极化建立的电流Iac ③电容器真实电介质漏电电流

这些电流都对电容器的复电导率作出贡献。总电流超前电压(90°-δ) 其中δ称为损耗角。为减少能量损耗,希望δ要小。通常用tanδ表示介质损耗。 介质损耗的形式

电介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 能量称为电介质损耗功率,简称电介质损耗。 损耗的形式分为三种:电导损耗; 极化损耗;游离损耗 6.2.2 材料的介质损耗

(1)无机材料的两种介质损耗

电离损耗:主要发生在含气相的材料中,气相电离造成的介质损耗。 结构损耗:高频低温下与介质内部结构的紧密程度密切相关的介质损耗。结构紧密的晶体或玻璃体的结构损耗很小,结构松散,则损耗大。 (2)离子晶体的损耗

结构紧密的离子晶体在常温下热缺陷少,损耗小。这类晶体的介质损耗功率与频率无关, tanδ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故以这类晶体为主晶相的陶瓷适合高频场合。这类晶体有:刚玉、滑石,金红石镁橄榄石等。

结构松散的莫来石和堇青石等晶体含有较多的缺陷和杂质,产生的损耗大,不适用于高频。

固溶体及多晶相变增加点阵畸变与缺陷,增加损耗。 (3)玻璃的损耗

掺入碱金属的玻璃结构松散,介质损耗增大。

双碱效应和压碱效应同样影响玻璃的损耗。

?3?d31T晶体结构紧密的陶瓷材料的损耗多来源于玻璃相。 1?d32T2?d33T36.2.3电介质驰豫和频率响应

1)电介质完成极化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极化驰豫时间。一般用 表示。除了电子位移极化可以瞬时完成外,其它都需要时间。 2)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

总体而言,随着频率的增加,介电常数减小 6.3电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

1)在一定电压梯度作用下,介电材料由介电状态变为导体状态,发生短路。这种现象称为介质击穿,材料失效。相应的临界电场强度称为介电强度。 2)通常介电强度用引起材料击穿的电压梯度表示。 影响材料击穿强度的因素 介质结构不均匀 材料中有气泡

材料表面状态及边缘电场

固体表面击穿电压常低于没有固体介质时的空气击穿电压。 6.4压电性和热释电性 6.4.1压电性

1)压电效应概念:在晶体的一些特定方向上加力,则在晶体的一些对应的表面上出现正负电荷现象。

2)正压电效应:电荷密度大小与所加应力的大小成线性关系,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称为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电致伸缩,应变大小与所加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 压电性出现的必要条件:晶体无对称中心。因为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总电偶极矩为零。

3)压电材料受压变形后,原本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变得不重合,使表面产生束缚电荷

4)多晶压电陶瓷的预极化:多晶压电陶瓷预极化前电畴取向是任意的,无宏观极性,预极化后电畴趋向于定向排列,产生剩余极化和压电性。 5)压电效应的表示式 压电效应的物理本质:外界的作用使压电陶瓷的剩余极化强度发生改变,陶瓷就会出现压电效应。

方向 1的应力T1引发极化方向3的面电荷 密度σ3应与T1呈正比: σ3 =d31T1

其中d31称为压电系数。

当样品同时受到不同方向 的应力作用时: 在垂向应力作用下,只会产生沿极化方向的正压电效应。故若要利用伸缩应力(垂向应力)来产生正压电效应,需选择垂直于极化方向的应力。 在切应力作用下,只有在垂直于极化方向上产生正压电效应。若要利用切应力来产生正压电效应,需选择与极化方向平行的受力面(切应力)。 平行于极化方向的切应力使极化方向改变,从而产生垂直于原极化方向的极化分量,使垂直于原极化的方向产生极化。 6)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

介电性质:介电常数,介质损耗

?弹性性质:弹性常数,机械品质因子 压电性质:压电常数,机械耦合系数

其它: 居里温度,频率常数,密度,老化性能,温度性能等。 机械品质因子 :陶瓷材料在谐振时机械损耗的大小。

机电耦合系数: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效率 。压电常数:反映材料应力与电场之间的耦合效应 7)压电陶瓷的应用

点火器;变压器;受话器;蜂鸣器;感知应力与运动的传感器;水声换能器 6.4.2热释电性

1)由于温度改变而使极化改变的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

2)机理解释:对于电气石,本有自发极化,由于温度变化,极化改变,本来因吸附空气中电荷而形成的表面的电中性受到破坏,从而使表面带电。晶体的一端的正电荷吸引硫磺粉显黄色,另一端吸引铅丹粉显红色。 3)热释电现象发生的条件 ①具有自发极化

②在晶体结构上应具有极性轴(极轴):该轴两端具有不同性质,釆用对称操作不能与其它晶向重合,所以也无对称中心。

原因:不同方向的热膨胀不同,对称的方向可以互相抵消,不对称的方向就会出现剩余电荷。 6.5 铁电性

6.5.1 铁电体,电畴

1)极化晶体:晶体中有固有的电偶极矩,其电偶极矩不因外电场而形成,此类晶体为极化晶体,具有自发极化行为。晶体具有自发极化行为的性质叫铁电性。 极化强度随外电场变化的曲线为特征的电滞回线的物体称为铁电体。 自发极化的晶体趋向于分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部电偶极子沿着同一方向但不同小区域的电偶极子不同,这个小区域称为电畴(简称畴)。畴之间边界地区称之为畴壁。电畴结构与晶体结构有关。铁电畴在外电场 作用下,总是趋向于外电场方向一致,称之为畴“转向”。电畴运动是通过新畴出现、发展和畴壁侧身移动来实现的。当外加电场撤去后,小部分电畴偏离极化方向,恢复原位,大部分电畴停留在新转向的方向上,称之为剩余极化。电滞回线是铁电体的电畴在外电场 作用下运动的宏观描述。由于极化非线性,铁电体的介电常数不是定值 相邻两个电畴的极化方向之间只能呈90 °或180°角,不同方向电畴之间的交界面,即相邻电畴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电畴壁。 (2)在外电场 作用下电畴的运动

在外面场作用下,晶体内的极化方向将发生转变,变得与外电场方向 一致。外电场越强,发生转变的电畴越多,晶体将表现出宏观极性。外电场撒去后,已转向的电畴并不会全部恢复到加电场前的方向,陶瓷内的极化强度不为零,这种极化强度,称为剩余极化强度。

需要一个足够强的与原外电场反向的电场作用,才能消除剩余极化强度到零,这

一反向电场值,称为矫顽电场。 饱和极化强度 Ps

剩余极化强度Pr

和矫顽电场EC 居里温度(点)TC. 温度上 升

到某一值后,电滞回线消

失,此温度称为居里温度。 6.5.2 反铁电性与反铁电体 反铁电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相邻离子联线上的偶极子呈反平行排列,宏观上自发极化强度为零,无电滞回线的性质。具反铁电性的物质称为反铁电体 6.5.3 铁电体与反铁电体的相同点

在相变温度时,介电常数出现反常值;

在相变温度以上,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遵从居里-外斯定律。 6.5.4 铁电体与反铁电体的不同点 反铁电体的结构和铁电体相似,但相邻的子晶体却是沿反平行方向产生自发极化的。

由于反铁电体在反铁电相时不存在净电矩,所以不存在像铁电体那样的电滞回线。

反铁电体在转变温度以下,由于邻近的晶胞彼此沿反平行方向自发极化,反铁电体一般宏观无剩余极化强度,但在很强的外电场作用下,可以诱导成铁电相,其P-E呈双电滞回线。其在E较小时,无电滞回线,当E很大时,出现了双电滞回线。

反铁电相变

在顺电-铁电相变中,各晶胞中出现了电偶极矩,铁电相晶胞与顺电相晶胞比较,只是发生了微小的畸变。在顺电-反铁电相变中,顺电相的相邻晶胞出现了方向相反的偶极矩,显然这样的“晶胞”已不能作为反铁电相的结构重复单元。反铁电相晶胞的体积因而是顺电相晶胞的倍数。晶胞体积倍增是反铁电相变的特征之一。反铁电相变可认为是顺电相相邻晶胞出现反向极化的结果,于是反铁电相点群可由顺电相点群与反向极化的叠加而得出。

6.5.5 一般电介质、压电体、热释电体、铁电体存在的宏观条件

光电性能

6.6.1 光电效应

(1)光电发射效应

(2)光电导效应 (3)光生伏特效应 6.7 智能材料

一种材料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称为机敏材料,若机敏材料具有生命形式所特有的智能,则称为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举例:形状记忆材料

单相形状记忆效应:将母相冷却变成马氏体,经塑性变形改变形状,再重新加热回到高温相(母相),当马氏体消失时,样品完全恢复母相形状。 双向形状记忆效应: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