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 透镜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重点

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探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具:投影机、投影片、盛满水的酒瓶。

学具: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盛满水的烧杯、废灯泡的玻璃罩(若干组)。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 3.请同学们画出光通过三棱镜时的大致光路。 新课教学 调动学生将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镜都写出来,并引导他们对这些镜进行分类。 进行新课 一、透镜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自由提出与“透镜”有关的问题,并进行猜想。 【学生实验】 1.鉴别出桌上的两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学生活动 思考后回答。 一人上黑板作图,其余在作业本上做。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本节知识与前一章知识的关系,以及光通过玻璃仪器时总向厚的一边偏折。

讨论2分钟,举手发言, 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举出各种各样的镜,越多越同时体现“从生活到物理”好。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的新课程理念。 氛活跃。 小组讨论后将问题和猜想写在学案(或笔记本)上,同时查阅书中的相关段落。 两人一组,动手实验,讨论后得出结论,举手回答。 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用好教材,淡化概念教学。 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生实验】 带上桌上的凸透镜、凹透镜、3.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老花镜、笔、学案(或笔记本)。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实两人验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材中的图5.1-4游戏设到室外有阳光的平台上, 计为学生随堂实验。提醒学生一组动手做实验:认真操作、 注意实验中的“正对太阳仔细观察、记录、分析。(5 光”最小、最亮的光斑“等分钟) 词,并要求学生还要将光斑形 让学生逐步学会从真实而又复杂的物理实景中去粗取精,状画在学案上(或笔记本上)。 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 去伪存真,抽象概括出事物的 (巡视、启发、指导) 从而实现从感性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得出实学生将简图绘制在“学案”本质和规律,到理性的飞跃,而不是仅仅将验结果: 或笔记本上。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视野和思维停留在一大堆材 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料和数据中。 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学生讨论、思考、观察。 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 三、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用复合投影片模拟再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全景。 2.识别出桌上的两副眼镜, 教师活动 测评与小结 1.课堂自评。 2.课堂小测。 (用投影将题打出)。 3.请学生小结: a.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b.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方法是什么? c.在本节课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样的疑惑、紧张、兴奋或喜悦?你又是怎样处理这些情感的? 学生在5 min内笔试完成。(只写答案) 对“知识与技能”的小结。 对“过程与方法”的小结。 组内讨论后举手回答。 组间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完成“学案”上每一项的自评得分,并算出自评总分。 每三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进行讨论、 突破本节难点:实现从感性认识交流,再推荐出典型的情感体验在全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班交流。 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检测。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量化自评,便于学生学会自己同自己比,学会认识自己,逐步战胜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结。 布置作业

第1节 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老花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眼镜”。 2.透镜都有主光轴和光心。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