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13.最近,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行人违规过马路的处罚办法,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理由是信号灯相对行人的 位置 发生了改变.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与人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位置.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4.俗话说:“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是因为有的雪 熔化 成水或 升华 成水蒸气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都要 吸收 热量.为了防止南京长江大桥路面夜间上冻,往往在桥面上洒盐,其目的是为了 降低凝固点 ,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 m .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其凝固点会降低; (3)由生活经验估计长江大桥的长度.

【解答】解:雪是固态的冰晶,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叫熔化,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升华,熔化和升华都吸热;

冬天下雪后,常在桥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降低,使水不易再结冰; 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m.

故答案为:熔化;升华;吸收;降低凝固点;m.

【点评】本题考查了降低水的凝固点的方法,物态变化即吸、放热情况等,属热学的综合题.

15.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钻探活动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海水中的声速是1531m/s,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2296.5 m,石油和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能源的分类. 【专题】声现象;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不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3s=1.5s;

由v=可得,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31m/s×1.5s=2296.5m;

石油和天然气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也不能重复利用,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2296.5;不可再生.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能源的分类,知道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三、实验题(16,17题各五分.18题十分)

16.小娟用一个小降落伞探究物体竖直下落的快慢时,通过仪器测量出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如表格所示: 时间t/s 0.5 1 1.5 2 2.5 3 下落距离S/cm 7.5 30 67.5 120 187.5 270

(1)小降落伞下落时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你的理由是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

由表格数据可以得知下落距离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为: 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3)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0.9 m/s,其物理意义是: (第2个)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0.9米 .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计算出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比较得出结论; 根据下落距离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3)计算出第2秒内的路程,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前0.5s的平均速度:v==前1s的平均速度:v′=

=

=30cm/s;

=15cm/s;

前1.5s的平均速度:v″===45cm/s;

通过计算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小降落伞下落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时间1s是0.5s的2倍,30m是7.5m的4倍; 1.5s是0.5s的3倍,67.5m是7.5m的9倍; …

3s是0.5s的6倍,270m是7.5m的36倍;

分析可知,小降落伞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3)第二秒通过的路程s=120m﹣30m=90m=0.9m;

则第二秒的平均速度:v===0.9m/s; 表示第2个1s内通过的路程为0.9m. 故答案为:(1)不是;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3)0.9;(第2个)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0.9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等,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标准是: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或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路程都相等,不能仅仅根据物体在三个连续1s内的路程相等就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17.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大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大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25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7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根据公式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4)已知一个小车的长度和木板的长度,用除法计算出小车的数量,但要注意数量是整数时要减1. 【解答】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0.25m/s;

(4)已知木板长为120.0cm,小车长15.0cm,所以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小车数量是﹣1=7个. 故答案为:

(1)时间;大;大;(3)0.25;(4)7.

【点评】本题考查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

四、计算题

18.甲、丙两地车站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车站早上7:30出发开往丙地,途中在乙地车站卸货停靠了1h,在当日16:30到达丙地车站.列车行驶途中通过一座长400m的桥梁时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m?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

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答】解:

(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1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丙地,则甲地开往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v1=火车过桥的速度v2=144km/h=40m/s,

==100km/h;

根据v=可知,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2=v2t2=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2﹣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火车的长度是6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