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语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语文]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河北省衡水中学2O19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泰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徒”,人们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成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泰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作“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的娃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徙,人户要迁移户籍。须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度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

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封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约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又是生活于王截的臣民而巳。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周天子是管不着的;同样道理,各大夫封邑上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产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解放出。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编自吴钩《户籍上的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禁止百姓擅自迁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需要持介绍信住店,如果店家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B-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只是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C.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D.“编户齐民”尽管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中解放出,但造成了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所以也是一个历史的陷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谈及秦国、汉代的户籍管理,并与西周封建制进行对比,西周没必要也不可能进行全民户口登记。

B.文章首段重点谈论秦国户籍管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引经据典进行论证,而且摆事实进行论证。

C.文章第二、三段论述汉代的户口登记制度,内容翔实,户籍每年进行核查,而且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的姓名、性别等。

D.文章末尾对社会结构进行探讨,从深层挖掘先秦贵族阶层消失、社会瓦解、贵族和私民都成

为公民等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战国时期,秦宜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口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登记,出生要及时注册,死亡要及时销户。

B.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其中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C.汉代的“编户齐民”制度是对秦朝全民户口登记制度的继承和完善,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D.西周封建社会是一个区别于秦汉扁平化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塔状社会,比如:各诸侯国的人口受诸侯节制,不受周天子管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有。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与原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市的预报为例,原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市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

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资料于《智能网格预报—— 从站点到格点的全新变革》)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降不下。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移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采趁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越小对,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天气预报员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能够全面适应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