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评分标准: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得1分;语句流畅、简洁,得1分。共2分。

【解析】(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不写繁体字。(2)首先要有适当的称呼,然后陈述你邀请他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的缘由。要以请求的口吻,恳切的语气,谦虚的态度,以征得对方心灵的共鸣。在格式上要符合要求,写明专题报告的时间、地点。落款要写明邀请单位“三秦中学德育处”和日期“2018年6月27日”。(3)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为陈述对象。找到“人物类比”和“比例”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活动前后,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的结论。(4)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语句流畅、简洁。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一)12分

8. 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③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个中央裂谷。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

9. (1) “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2) “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评分标准:能结合具体词语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得2分。每句2分。共4分。

10. 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裂谷的差别很大。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共2分。 11. C 【解析】

8.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5 段“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第6段“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第7段“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等句作为答案。

9. 试题分析: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只不过”本义:“仅仅”;语境义: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

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而“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不是完全对称的,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10.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如”就是标志性词语。“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等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11.试题分析:C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A原文“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注意是“再次确认”,不是“再次发现”。B原文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选项“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的顺序错误。D原文是“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注意有“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而选项则没有。 (二)18分

12. (1). 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2). 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评分标准:答对一空,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3.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②“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③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 (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2) “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评分标准:人物心理分析正确,每小题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5. 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站研、做事认真的特点。 评分标准:每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6. ①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②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弧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15段,写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23段写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13. 试题分析:考查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可从线索角度、见证者的角度、增加亲切感的角度以及塑造形象的角度作答。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的人物心理。答此题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1)“笑”的语境是秋明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所以表现的是高兴和得意。(2)“笑”是语境是遭逢家庭变故,表现的是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注意这是“苦笑”,读懂语境就读懂了笑的含意。

15. 试题分析: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首先审好题干,再弄清细节描写的内容和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从为下文做铺垫,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角度作答。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可从突出对化学的热爱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角度作答。读懂语境是作答的关键。

16. 试题分析:考查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答。标题的字面意思:秋明给我们演示很有趣的化学实验。深层含意:秋明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资助弧残儿童,就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定要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三)12分

17. (1). 贫困 (2). 谋划 (3). 时机 (4). 逃跑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8. 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评分标准:每翻译一句,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共4分

20.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走”:逃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谋”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谋划”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8. 试题分析:D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A前者“要”,后者“和”。B前者“被”,后者“在”。C前者代词,后者动词“去、往”。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特别注意“无耻”“羞”“耻”这几个意动用法的翻译。 20. 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的情节说明鲍叔是知人识人,大仁大义的贤士。

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四)4分

21.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评分标准:答出两个,得1分;答出四个,得2分。 22. 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评分标准: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解析】

21.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能力。读懂诗句是作答是关键。如可从“远上寒山石径斜”提取“寒山”“石径”。从“白云生处有人家”提取“白云”“人家”。从“停车坐爱枫林晚”提取“枫林”。从“霜叶红

于二月花”提取“霜叶”。

22.试题分析:一问,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可分析“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作答。二问,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四、作文:阳光 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