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郑晓博基础班讲义(全)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6郑晓博基础班讲义(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考生同学常见的困惑: 1 为什么利息保障倍数的分子是“息税前利润”? 2 为什么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企业拿什么来偿还利息费用呢? “净利润”? No “净利润”是“税后息后”的; “利润总额”? No “利润总额”是“税前息后”的; “息前税后利润”? No 利息可以税前抵扣,不必拿税后的利润来付息 利润表的转换 税前 税负 税后 实体 √息税前利润 ×息前税后利润 债权 利息费用 税后利息费用 股权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第一种理解方式

息税前利润 (企业的经营收益) = 净利润 (给股东的部分) + 利息费用 (给债权人的部分) + 所得税 (给政府的部分) 第二种理解方式 息税前利润 = 净利润 (税后息后的) + 所得税 (税后还原为税前) + 利息费用 (息后还原为息前) 第三种理解方式 利润表的转换 税前 税负 税后 实体 息税前利润 息前税后利润 债权 利息费用 税后利息费用 股权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一、营业收入 3000 减:营业成本 2644 营业税金及附加 28 销售管理费用 68 财务费用 110 加:投资收益 6 二:营业利润 156 加:营业外收入 45 减:营业外支出 1 三、利润总额 200 减:所得税费用 64 四、净利润 136 假设财务费用全部为利息费用;投资收益全部是金融资产所产生的。

49

【例题】财务指标的计算

请计算:利息保障倍数。 【答案】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136+64+110=310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310/110=2.82 ?指标解读: 正向指标: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利息保障倍数表明每1元利息支付有多少倍的息税前收益作保障。如果企业一直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则长期负债可以延续,举借新债也比较容易。 利息保障倍数的基准是1。 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 利息保障倍数等于1也很危险,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而利息支付却是固定的。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指标解读:

该比率表明1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倍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作保障。

该比率比以收益为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收益。 提示:作为一般规律,以现金或现金流衡量的指标,要比以资产或收益衡量的指标更加可靠。 现金流量债务比

?计算说明:

该比率中的债务总额采用期末数而非平均数,因为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末金额,而非平均金额。 ?指标解读:

该比率表明企业用经营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 正向指标: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总结: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总结 资产负债率 = 总负债 ÷ 总资产 长期资本负债率 = 非流动负债 ÷ 长期资本 5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