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的革命与改革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中国近代的革命与改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论中国近代的革命与改革

近代开启以来,中国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身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遭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国内的腐朽势力愈益抬头,并与侵略势力结成联盟,阻碍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只有改变现状,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新的事物不断代替旧的事物,这是谁都阻挡不住的,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种变革确实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就是在原有的社会秩序底下进行一些渐进的改革;另外一种,就是在短时间之内改变整个原有的社会秩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推进各项改革。前者我们一般叫改革,后者就是革命。这个时候,革命与改革就成了改变现状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改良与革命关系密切。革命者的革命活动,促使当权者必须以改良来压制革命。比如慈禧太后就明确表示过立宪的目的就是要杜绝革命。反过来,改良的很多措施也客观上为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改良就是革命的先声。比如,戊戌变法运动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使西方民主进步思想大量涌入,客观上为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实行废科举、兴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等措施,本意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实际上却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掘墓人。改良如果能顺利及时地进行,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其改良的措施无疑是必要的;但当改良受到延迟阻碍,则其已经实行的措施必然造就推动继续改良的势力,如果不能对这些势力进行有效疏导的话,那么这股势力必然要寻求体制外的道路。此道

路便是革命。辛亥革命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那么,这两种方式哪一种好一点呢?或者说应该着重用哪一种方式呢?我认为,它不是简单的利用原有某一种原理、理论就可以解决的。一切都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历史条件来决定。一般地说,改革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一个经常方式。而革命呢,是一种补充的方式。一般而言,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以后,通常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相对稳定的渐进发展过程。如果客观条件不成熟,它不会立刻发生这种革命性的、改变原有社会秩序的革命。只有当整个社会秩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社会秩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甚至成为它的障碍,这种时候才会发生革命。而当革命成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以后,又会逐渐开始比较温和的渐进式改革。 人类的历史大致就是如此。就拿中国的情况来讲,在近代中国,当国家的命运还没有掌握在人民手里的时候,在统治者拒绝一切根本的社会变革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是为了安抚民心。中国人只是在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悬于一发的不得已情况下,才会万众一心地起来拼命。中国近代的革命就是在我们的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已经处于被灭亡的边缘的时候。大家希望政府能够起来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在内部进行根本的改革,而且为之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但最后都落空了的情况下,才迫使人们最后下决心,拿起武器来进行革命。所以,改革和革命是不可分离的,是在不同的情势下有可能会发生的两种选择。

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近代,我们还是应首选改革,在改革中让群众

解放思想、认清现实,然后再走上众望所归的革命道路,以复兴中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