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收集三(道藏) 导引法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三发收集三(道藏) 导引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手抱头,左右纽腰,二七遍。左右挑头,二七遍。两手托头,三举之。一手包头,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一手托头,一手托膝,从下向上,三遍,左右同。两手攀头,下向三,顿足。两手相捉,头上过,左右三遍。两手相叉托心,前推却挽,三遍。两手相叉著心,三遍。曲腕筑胁,挽肘,左右叉三 遍。左右挽,前后拔,各三遍。

舒手挽项,左右三遍。反手著膝,手挽肘,复手著膝上,左右亦三遍。手摸肩,从上至下使遍,左右同。两手空拳筑,三遍。两手相叉,反复搅,各七遍。外振手三遍,内振三遍,复手振亦三遍。摩纽指三遍。两手反摇三遍。两手反叉,上下纽肘,无数,单用十呼。两手上耸,三遍。两手下顿, 三遍。两手相叉,头上过,左右伸肋,十遍。两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亦三遍。两手反捉,上下直脊。三遍。复掌搦腕,内外振,三遍。复掌前耸,三遍。

复掌,两手相叉交横,三遍。复掌,横直即耸,三遍。若有水患冷,从上打至下,得热便休。舒左脚,右手承之,左手捺脚,耸上至下,直脚三遍。左右接脚,亦尔。 前后捩足,三遍。左换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却捩足,三遍。直脚三遍,纽三遍。内外振脚,三遍。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纽胆以意多少,顿脚,三遍。却直脚,三遍。虎据,左右纽肩,三遍。推天托地,左右三遍。左右排山,负山拔 木,各三遍。舒手直前,顿伸手,三遍。舒两手两膝,亦各三遍。舒脚直反,顿伸手,三遍。捩内脊外脊,各三遍。”

刘京叩齿咽唾法

为叩齿漱津咽之之法。见 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一○。仙人刘京语皇甫隆曰:夫朝睡起,未澡洗之前,平坐,漱口中唾,曰玉泉,令满口咽之。即叩齿二七止。又更漱唾,如前法。又更叩 齿,如前法。夫叩齿者,召身内神,令其安之,又令人齿不朽。夫咽液者,令人身体光泽津润,力壮有颜色,去三尸虫,名曰炼精,使人长生。若能终身行之,得仙也。

刘真人锁金关法

宋刘海蟾传。《道枢》卷九《颐生篇》:“叠指,以闭玉户,法用含津,勿令走失,是为锁金关。可以不梦鬼交。久而不已,可以延寿而飞升。”

吕祖安乐歌

一种八段锦歌诀,见清代冯曦《颐养诠要》。诀曰:双开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西胃须单托,五劳七伤四顾摇,鲤鱼摆尾驱心病,手摩腿脚理肾腰,大小朝天安五脏,咽津纳气指双挑。一日若能四五作,自然法火遍身烧,十二时中频频作,管教延年百病消。

伤食呕吐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凡属呕吐, 病因有三,即气、积、寒。上焦吐,皆从于气。中焦吐,皆从于积。下焦吐,皆从于寒,此法对于治疗各种呕吐均有良好效果。《沈氏尊生书》卷四:“《保生秘 要》曰:按寅卯辰时,空心,披衣起床,正身直立,双手用力拿两肘膊,脚尖著地,脚跟双悬,直到力春二九之数。醉饱勿行,恐伤脏腑。”或:“先呼浊,次吸 清,归脐,闭目,存心下丹田,半晌运脐,自安然。”

孙思邈导引法

唐孙思邈所传。《道枢》卷 一三《枕中篇》:“导引者,当以左右手摩其尺宅,使之极热,则有光泽。行之五年,色如孺子。早起,平气正坐,先叉手掩颈,仰首视天,颈与手争,力为之。可以使精和血通。风气不入矣。屈动其体,反张其四肢,宣摇其百节。周匝皆热,疾永除矣。”

孙真人导引法

北宋功法。《道枢》卷九《炼精篇》:“孙真人曰:清旦未语之时,咀嚼玉泉而徐咽之,凡二七过;于是叩齿十有四。久行之,其精满矣,润乎一身。发欲常理,齿 欲常叩,津欲多咽,气欲常清,手欲在面,足

欲频行,耳欲常摩,目欲常搓。凡寅之时,而为导引焉,叩齿三十有六,以集其神,存想丹田五脏之色之象,而一周焉,然后澄也。二息并绝其念,使其心常存于下丹田(行住坐卧常如此存心)。久之神气自住,诸疾不生。若夫怨怒、忧惧、烦恼、邪之思,欲奔竞,修真之大禁也,一动则元气损矣。”

至游子三火秘法

宋曾慥传。亦称“周天火候法”。《道枢》卷三五《众妙篇》:“吾尝闻三火之说。民火者,外肾也。日落之际,收民火二十七次,聚水三十六,作一口咽至丹田中,微着力搐外肾一次,兹乃水自上而下,外肾民火自外而入,水火相溉也。臣火者,内肾也。当行煮海,于戌亥之交,先以左手兜外肾,左手搓脐下,引起臣火,煮丹田,使阴消而阳长。左 右两手,各行八十一为一通。君火者,心也。亥后静坐,以心意绕丹田,先左后右,各旋转八十一周,或三百六十周,乃心之君火下降,与内肾臣火民火相合,三火聚而结丹,谓之周天火候。”

自然按摩法

南朝上清派功法。出自《自然 经》。《上清三真旨要玉诀》:“旦起便东坐,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手摩额上,至头上,满二九十八止,名曰泥丸也。次两手相摩令热,以摩面,入发中,三周而 止,能尽摩身体?又佳,名曰干浴也。次两手相摩,乘额;讫,以手叉两耳,极上下之,二七止,令人终已不聋。次缩鼻闭气,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长生。”

补五脏导引势

它是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修炼补肝脏、心脏、肺脏、肾脏;在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修炼补脾脏的导引势。五脏为五节,共计十六势。见《灵剑子》,也收载在《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具体操作见各该条。

补肝脏导引势

共三势,《灵剑子》中在春季用之,以补养肝脏。《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则一势孟春一月用,二势仲春二月用,三势季春三月用。操作法:一势。以两手掩 口,取热气及津液摩面,上下三、五十遍。食后为之,令人华润。又以两手摩拭面,使极热;令人光泽不皱.行之三年.色如少女:兼明目。散诸故疾:凡导引时皆闭气为之.勿开口舒气;以下均同.赂。二势: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风。又叉手掩项后使面仰视之,项与手争力。去热毒肩疼痛,目视不明,积聚风 气不散。三势。以两手相重,按髀,扳去左右,极力。出腰间及胸脯风毒之气,补肝兼能明目。

补心脏导引势

共三势。《灵剑子》中在夏 季用之,以补养心脏。《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一势在孟夏四月用,二势在仲夏五月用,三势在季夏六月用。操作法:一势,大坐斜身,用力遍敌如排山势, 极力为之。去腰脊风冷,宣通五脏六腑,散脚气。左右同。补心益智。二势,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去两胁间风毒,治心脏,通和血脉。左右同,闭气为之。十二月间均可加行此法。三势,以两手合掌,向前筑。去心脏风劳,宣散关节滞气。

补肺脏导引势

共三势。《灵剑子》中在秋 季用之,以补养肺脏。《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一势用在孟秋七月,二势用在仲秋八月,三势用在季秋九月。操作法:一势,以两手抱头项,宛转回旋俯仰。 去胁、胸、背间风气,肺脏诸疾,宣通项脉。左右同。二势,以两手相叉,头上过去,左右伸曳之。十遍。去关节中风气,治肺脏诸疾。三势,以两手拳脚肠十余温。此是开胸膊膈气,去胁中气,治肺诸疚。行完仍叩齿三十六通应之。

补肾脏导引势

共三势。《灵剑子》中在冬 季用之,以补养肾脏。《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一势用在孟冬十月,二势用在仲冬十一月,三势用在季冬十二月。操作法:一势。以两手相叉,一脚踏之。去 腰脚拘急,肾气冷痺,膝中痛诸疾。二势,正坐,伸手指缓拘脚趾,五七度。治脚痺诸风注气,肾脏诸毒气,远行脚痛不安。并可常为最佳妙。三势,以一手托膝,反折一手抱头,前后左右为之。凡三五度。去骨节问风,宣通血脉、膀胱肾气,治肾脏诸疾。

奉旧脏导引势

共四势《灵剑子》、《遵生 八笺·四时调摄笺》中均分别在季春三月、季夏六月、季秋九月、季冬十二月用之。操作法:一势,作左右开弓射雕势,去胸胁膈结聚之风气、脾脏诸疾。去来用力为之,凡十四遍。闭口,使内气趁到以散之。二势,端身正坐,舒手指直上,反拘三举前屈,前后同行。去腰脊脚膝痺风,散膀胱邪热。至六月十四日以后用之。三 势,以两手相叉于头上,与手争力,左右同。治脾脏四肢,去胁下积滞风气、膈气,使人能食。九月十二日以后用之,能补脾。四势,以两手耸上,极力三五遍,去脾脏诸疾不安。

苍鸦鼓翼法

北宋功法。此法可散邪通关, 强力壮体。《道枢·圣胎篇》:“闭口盘坐,缩赤龙之尾,铺左右手背于胸腹间,浮浮翅扬而合摆,其数二七,其名曰苍鸦鼓翼。此法能开胸背七十二骨,散五内之邪气,通凤凰之关(肘后一节尾闾也),转助脾轮,以消水谷,壮真元于胃脘,畅和气于四肢。行之九年,力暴猛虎矣。”

陈真人床上工法

清崆峒懒道人传。《内外 功图说辑要》:

“一、冥心凝神静坐。心虚神凝,万缘放下。内不缘外,外不入内,内外两无,身心俱寂,人我两忘,四大皆空,浑浑沌沌,惶惶寂寂,渐入先天境界矣。静坐毕,行以下各工法。

二、两掌频擦熨面。两掌心相向,上举与两目齐,距鼻约五六寸处,闭目连续频擦极热,热极即引之熨面周遍,屡擦屡熨,默数至一 百零八次止。

三、擦眼按穴运睛。旋以两掌心磨热,擦眼,自左右各自上下,运转阴阳各三十六,复以两手中指分按两睛角之两穴,亦各按三十六。闭目运睛成圆周,旋转阴阳各三十六。

四、内听鸣鼓揉珠。两耳内听,使绝外声,神集后脑,行鸣天鼓法一百零八次,复以两手食指揉耳门龙王珠。

五、肾俞两穴同擦。纳气丹 田,以两掌向后,掌心按住两肾俞穴,微微用力上下按擦,令极热,一百零八次数即止。

六、丹田土腹均匀。先擦右腹,用左手按由睾丸通肛门之横筋脉,以左手擦左腹侧九九八十一次。复右手按由睾丸通肛门之横筋肋脉,以左手擦左腹侧九九八十一次。

七、兜肾磨脐通神。先以左手心兜住两外肾,微用力向上提,紧缩谷道, 勿使泄气。两目神注命蒂。同时以右手心按住脐轮,即在脐轮团团磨转九九八十一次。擦毕,左右手互换,法同上,亦八十一次。

八、涌泉相对勤擦。此时宜睡下,仰卧,两脚平直上举,两脚心相向,两手轻扶两肱,令两涌泉穴上下自相摩擦,今极热。热流遍周身即止。

九、伸腰悬背伏息。仰卧,腰伸直,两足用力向下直伸, 两手上举至头后,攀住床沿,两足微向上举。以后脑及臀支住床席,肩背及两足悬空,胸向上挺,腹向下收,脊髓竖直,谷道向上提缩,闭息极止,畅通天柱,二十四为度。

十、熊颈三功不已。复端坐,颈伸直左右摇转三十六次,俯仰上下弯腰三十六次,前后左右作圆周之摇转,并权动两肩又三十六次。

十一、俯首曲腰叩足。 端坐,两足平齐放伸,以两手攀住两足心。然后俯首弯腰,前后略略摇运,逐摇动愈下愈妙,直至头能叩接两足之内为止。

十二、洒肩叩齿周数。端坐,闭目,养神。洒动两肩,作阴阳圆形动,并及背膏盲穴,计九九八十一次。津生则咽之。

十三、尾闾一穴神功。古云民间穴窍有神功。即内息久久,运气至尾闾,止其穴,使 之极热。如不可能时,可以两手摩热熨之,复用两指力摩之使热,一百零八数即止。

十四、神水周流百脉。端坐凝神,气沉丹田,静极,则神水自天来。如不可能时。即以赤龙微捣水津,则神水自来,满口时,吞之泅泅作响,—口分三次吞,直下重楼,落丹田,意注之,三十六次止。

十五、小坐静待阳生。上各工法修完后,复须加冥心、凝神、小坐工夫。收视返听,回光内照,以静待阳生,而行周天工法。亦可逐渐使之由静入定。能定即可返还于先天境界矣。复可因静养气,因气养 神,因神入道。”

赤松子导引法

六朝功法。又称“赤松子慎修内法”,其法可以引筋骨,通血脉,调五脏,有治疗胀气、腹中,烦气、脚气等疾痛作用。《太清导引养生经》:“朝起,布席东向,先以两手叉头上,俯头至 地,五噏五息,止胀气。次以卧,右手掩脑,左肘肘地,极。复以左手掩脑,右肘肘地。极。五息止、引筋骨。次以两手据右膝上,至腰眼,极,起头,五息止,引腰。次以左手据腰,左膝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右膝左手极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次以左手据腰,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左手极上引。五息止,引 腹中。次以叉手胸胁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耳邪气不复得入。次以两手叉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次两手相叉,极左右,引肩中。次以两手相叉,反于头上;左右自调,引肺肝中。次以两手叉胸前,左右极引,除皮肤中烦气。次以两手叉,左右举肩,引皮肤。立,左右摇两胫,引除脚气。”

赤松子坐引法

隋唐功法。《太清导引养生 经》:“能常为之,令人耳目聪明,延年益寿,百病不生。其先长跪,两手向前,各分开,以指外向。次复长跪,两手夹叉腰左右。次复长跪,以右手反腰,左手高头而止。次复长跪,右手伸后去,左手叉腰前。次复缓形长跪,左右手更伸向前,更屈从后叉腰。次复长跪,高举两手。”

纯阳子聚火煮海法

五代吕洞宾传。《道枢·华阳篇》:“手搓脐之下,以尽九九之数。复以左右手更换,兜其外肾,其数以九焉。及乎哺时,则咽气而搐外肾,收膀胱之气于丹田,纳心之气于下部。心,火也,当常降于下默照,如火轮之旋转焉。其验虽迟,其功大矣。故曰肾者,气海也;心者,神都也。保守无亏,搓之兜之,搐之咽之,左右手招其脐。既困,则卧而 屈膝焉,以外肾与脐相对。自然下元坚固,而交合内丹矣。”同书卷二五《肘后三成篇》:“一搓一兜,左右易手。九九数终,真阳不走。此聚火煮海,乾之封也。”外肾,指男性阴囊。此功先以手搓脐下,共八十一次。复以两手环绕搓擦阴囊,其方法是一手将阴囊睾丸托住,再以另一手掌轻轻上下搓擦共八十一次。擦毕,两手交换。到了哺时(下午三至五时)。即可吸气而上提明囊,使肾(膀胱)气与心气合于丹田。经常练此功夫。可使阴囊缩小,紧裹睾丸,随呼吸起伏,稍用暗劲上提,睾丸能自然升入两侧腹股沟:所谓“以外肾与脐相对,自然下元坚固,而交合内丹矣。”现代气功中的“提睾功法”即类似于此。临床实践证明,此功能提高脏腑的生理功能,起到固肾益气、壮阳补精作用。

肝脏导引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