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三、课后练习:第2、7、9、10题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板书设计:

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第8题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有趣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观察、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知:

(1)为了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

1、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苹果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

2、第2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四、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第49页1——3题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板书设计:

“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

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4、学生讨论完成。 5、汇报、 6.学生再看课本 7.小结

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练习 A、试一试1、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B、试一试2、

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集体订正。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