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例举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成语例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成语例举

【成语】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用法】作谓语、定语;表示对别人的诅咒

【词目】告往知来

【释义】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示例】与赐、商言诗,切磋绘事,~。(清·魏源《诗比兴笺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据此知彼。

苗而不秀 秀:植物抽穗开花。原用禾苗不吐穗结实,伤悼人早逝。后比喻人资质虽好,但终无成就。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孔子说:\禾苗成长後而不吐穗开花的,有这样的情形啊!吐穗开花而不结实的,也有这样的情形呀!\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愚忠,费力不讨好。最早出自于《诗经·小雅·旻天》中的“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暴虎:徒步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

众星拱北

成语,作定语,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出处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

告朔饩羊[gù shu? xì yáng]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告朔饩羊”,古代的一种制度。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到子贡的时候,每月初一,鲁君不但不亲临祖庙,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活羊“虚应故事”罢了。

1

犁生骍角[lí shēng xīng jiǎo]

意思是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

安老怀少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的美德,意思是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秀而不实

成语,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上并没有成就

秀:植物抽穗开花; 实:果实,种子。 开花不结果。 邹衍谈天:比喻善辩。邹,通“驺”。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轻裘肥马

成语,释义为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自《论语·雍也》。

词 目:君子固穷

发 音 jūn zǐ gù qi?ng

释 义: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不得志的状态。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出 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固穷:安于穷困;固:坚持、安守。斯:这就;乃。例如《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中的“斯”和这里的用法完全一样。滥:越轨;放肆。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安于穷困,小人遇到穷困,就会胡作非为了。”[1]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固:坚持。穷:无穷尽。意志坚强无穷尽!

词目:陈力就列

拼音:ch?n lì jiù lia

解释: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的,就担任相应的官职。

岁不我与

时间是不会等待我们的。时常告诫人们珍惜时间,把握机遇,及时奋起,有所作为,亦指蹉跎岁月的悔恨。

举直错枉

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

里仁为美 出自《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

周急不救富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行不由径

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

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克己复礼

【解释】克:能。能使自己品行提升,才可能达到“礼”(西周之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近义词】严于律己 【示例】小官公谨忠信,~,奉公守法,正直无私。(明·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

论语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

益者三友

指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朋友(友直是指正直的朋友,友谅是指诚信(谅,诚信)的朋友,友多闻是指见闻广博的朋友)。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nìng),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谅,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周而不比

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周,圆周,合围合群。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

一以贯之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多闻阙疑,闻指听,阙疑指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成语】瑚琏之器

【注音】hú liǎn zhī qì

【解释】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计过自讼

释义: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出处《论语·公冶长》

内容: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心有戚戚焉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 于:在

戚戚:感动、触动的样子,指心中产生了共鸣

一言兴邦

出自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论语·子路》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现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2

【词语】:善为我辞

【注音】:shàn w?i wǒ cí 【释义】:好好地替我辞谢掉。后多用于请人代为说辞。 【出处】:《论语·雍也》:“李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犯而不校fàn ?r bù jiào

指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犯:触犯;校:通\较\计较。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贤贤易色,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出处《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君子不器

1,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2,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纳言敏行

出自《论语·里仁》,讷(音同“纳”):迟钝,此指言语谨慎[1] ;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爱好古时候的东西(信而好古)。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用行舍藏

用:任用。 舍:不被任用。

【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期士大夫的处世态度。

亦作“用舍行藏”。《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谓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

语焉不详

释 义: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出 处:唐·韩愈《原道》:“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3

杀身成仁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来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词目 能近取譬

释义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敏而好古

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典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解释】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成语:信而好古

释义: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旧的历史知识。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出自《论语-学而》。

杞宋无征

释 义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词目 无适无莫

释义 适:厚;莫:薄。不厚不薄,指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出处 《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í)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后汉书·刘梁传》:“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成语】从井救人

【注音】c?ng jǐng jiù r?n

【解释】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不遑启处,bù huáng qǐ chǔ,汉语词语,没有空闲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 百世之师,成语,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出自于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