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2)(附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2)(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5 最苦与最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缆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任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圣贤豪杰( ) 悲天悯人( )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

(1)“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真正的痛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最大的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

A.我们要做有责任心的人 B.人与人之间都要有责任 C.责任是无处不在的 D.责任常常是双向的

4.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

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2018·宜宾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绝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

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绝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6.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二者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

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从“最美”和“最丑”、“最高尚”和“最卑鄙”、“最好”和“最坏”中选择一对,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语境,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

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疲劳。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此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劳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1)xián mǐn (2)缆—揽 任—仁

(3)(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2.(1)知足 (2)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 (3)达观 (4)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5)责任完了(尽了应尽的责任)

3.[解析] D 由横线后的句子可以看出,责任常常是双向的。 4.修改①:把“通过”或“使”删去。

修改②: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互换位置。

5.人因有责任而苦,因尽责任而乐,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若想从痛苦中解脱,就要尽责;如果将责任卸却,就会永远痛苦。所以,快乐之权操在自己手中,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6.[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论证思路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据此分析。答题时,可用上“首先”“接着”“最后”等词语,标明思路。解答此题,先划分原文层次,然后从中梳理论证思路。文章第①段列举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第②③段分析吃苦的意义,即尽人的一份责任;第④⑤段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第⑥⑦段总结论点,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答案] 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7.[解析] 本文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按照“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的格式即可。孔子周游列国,奔波救世;陶侃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要劈一个钟头的柴,这都是举例论证。引用《论语》《大学》和王阳明的话,这是道理论证。将孔子等人吃苦的事情和前清末年旗人个个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事情放在一起写,这是对比论证。

[答案] ①举例论证。第④段列举圣贤豪杰的例子,第⑤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②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大学》和王阳明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③对比论证。通过正(第④段)反(第⑤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8.[解析] 本题考查列举事例的能力。可以根据日常积累,寻找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事例,如宋濂苦读、囊萤映雪等故事。叙述时,要突出“苦”的主题。

[答案] 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使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因吃得苦中苦,他最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9.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最高尚的是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博大的爱心,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贪婪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最好的是能讲出温暖人心的语言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10.[解析] 阅读全段可知,文段主要论述了日子太清闲和太忙碌的极端情况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所填写的句子应对这两种状况进行总结。

[答案] 示例:我们的生活必须得有紧有松,张弛有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