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相关知识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吸痰相关知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吸痰术操作技术相关知识

吸痰目的:1.吸出呼吸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 3.呼吸

道分泌物性质的观察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4.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吸痰时机:1.听到痰鸣音 2.翻身前 3.呼吸机压力报警 4.咳痰症状,呼吸频率加快 5.气囊放气减压前 6,spo2 下降时7,进食前8,主诉。

湿化效果的判断: 项 目 痰液 听诊 病人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得污染,冲洗吸引管的生理盐水,应注明“口鼻 腔”和“气管内”字样,不能交叉使用. 2.一根吸痰管只吸一次,口鼻﹑气管分开吸引。

3.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4.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

5.防止缺氧:①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③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动作轻柔,左右旋转提吸,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停,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6.吸痰管的选择:①粗细: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②长短:比气管导管长4-5cm ③质量:硬度适中,硅胶、圆头多孔 ④小儿吸痰时,吸痰管要细,吸引力要小。 7.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SPO2﹑痰液的量和性状等。

8.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反折,吸痰管伸入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管。

9.负压:负压不过大,成人100~200mmHg,儿童80~100 mmHg,小儿50 mmHg(成人0.033~0.053MPa)小儿(0.013~0.033 MPa).

10.痰液黏稠时:①可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②可叩击背部以振动痰液。 ③可向气管内滴入NS或化痰药物。 ④储液瓶内液体不超过瓶的2/3满。

11.动作轻柔:吸引时,应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12.做好湿化:吸引时应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及时调整,气管内的湿化用注射器注盐水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时,应先把针头拔掉,以免针头以外松开,跌进气管。

13.注意观察:在吸痰的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变化,同时观察吸出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 吸痰并发症及处理:

1. 缺氧﹑肺不张→可手控膨肺,体疗,叹息通气。

2. 误吸→进食前吸引,进食后三十分钟再吸引,注意头高位。体位(吸痰时患侧在上,休

息时取患侧位或高位)。

3. 气道黏膜损伤→吸痰管多孔﹑圆头,内径不过大,负压不过大。

湿化满意 稀薄容易吸引或咳出 无干鸣音无痰鸣音 呼吸通畅﹑安静 湿化过度 过度稀薄,呈清水样 痰鸣音多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 频繁呛咳,呼吸急促 湿化不足 黏稠结痂 闻及干鸣音 刺激性咳嗽,声音高亢 4. 继发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把好物品消毒关。

5. 心律失常和低电压→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停吸痰,处理。 6. 人工气道湿化并发症→淹溺﹑窒息﹑肺水肿。 7. 支气管痉挛→可滴入2-3ml利多卡因。

判断湿化效果:不足:频率刺激性咳嗽,声音高亢,痰液黏稠结痂。 过度:呼吸急促,痰液呈清水样,需要频繁吸痰或咳出。 较好:痰液稀薄,容易咳出或吸出。

痰液的黏稠度分度: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气道滴

药过量,要适当减少滴药量和次数。

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不足,要适当增加滴药量和次数。

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大量痰

液,不易用水冲洗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需要加大滴药量和次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