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常用公文写作与处理讲稿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机关常用公文写作与处理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动开展的书面文字工具,具有规范约束、领导指导、知照联系宣传教育、凭证依据五方面作用。这些作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份文件往往同时具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公文的分类。一是按适用范围分

二是按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多行文。

上行文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主要包括报告、请示、意见、议案。 下行文即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主要包括命令(令)、决定、通知、通告、通报、批复、意见、纪要。

平行文即向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行文。主要指公告、函和知照性通知。

多行文指即可向上又可向下,还可以平行的行文,具有行文方向的不确定性。如意见、函(申请函、商洽函、答复函)以及采用标准格式的纪要等文种即属此种情形。

例子:×× ×年二月十五日夜,天降大雪,省农资公司××仓库保管员张××,在值夜班时违反工作制度,酒后吸烟,熟睡后酿成火灾。报警灭火后,清点库存,损失货物价值达一万余元。张××玩忽职守,使国家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现决定给张××开除公职、留用察看一年的处分,并罚款七百元。要求据此写一份通报。

××化工厂关于给予×××行政开除处分的决定

杨××,男,28岁,群众,1984年参加工作,现为厂配料车间工人。 ×××年×月×日1时至4时,杨××在值夜班时违反工作纪律,因睡觉失查而造成K502大型搅拌机的损坏,直接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因停产造成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及我厂的有关规定,厂务会研究决定:

1.给予杨××开除厂籍处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给国家集体财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应负法律责任,故将杨××一案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显然,上述两则材料的性质是相同的,可为什么一份材料要求写成通报,另一份材料却写成了决定,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

一、出发点与侧重点不同。奖惩性决定重在处置,它的着眼点在于奖惩有关单位或个人,它代表了领导层的权威意志。奖功罚过是其首要目的,教育或警示他人是其次要目的。通报的目的则是使受文单位了解某一重要情况或典型事件,从而受到教育或警示。表扬性通报对被表扬的单位主要是理解上级的精神,更上一层楼;而对后进单位主要是学习受表扬单位的经验,起步前进;对一般单位主要是学先进、找差距、定措施。批评性通报,对一般单位主要是对照自己,防患于未然;对有类似问题或尚有隐患存在的单位则鸣钟警戒以根除侥幸心理。总而言之,奖惩性决定重在处置,奖功罚过;表扬批评性通报重在教育比照,或先进示范,或以儆效尤。

二、标题写法不同。表彰性决定的标题格式通常如下:“关于授予×××称号的决定”或“关于给予×××表彰的决定”,如《国务院关于授予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决定》。处分性决定的标题格式通常如下:“关于对××的处理决定”,如《关于对“六·二八”重大责任者××的处理决定》。决定的标题中常常含有处置性动词,诸如授予、处理、给予等动词。我们再来看看表扬批评性通报标题的实例,如《××××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柳州市壶东大桥特大交通事故的通报》、《××市卫生局关于医生汪××滥用麻醉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我们可以看出,表扬批评性通报的标题中一般不使用处置性动词。

三、正文的组成不同。奖惩性决定一般先简要叙述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然后

写明组织的处理决定;表扬性通报与批评性通报的写法略有不同。前者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概述先进事迹,表明通报发出单位对通报事项的态度。2.指出先进单位或个人的主要做法经验,或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分析事件的意义。3.提出要求和希望,号召大家学习。后者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叙述错误事实经过。2.表明通报发出单位对事件的态度及处理意见。3.分析错误或事故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性。4.提出要求,警示其他单位或个人。奖惩性决定重在处置,表扬批评性通报重在宣传与教育,正文的构成自然不同。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奖惩性决定与表扬批评性通报的根本区别在于阐述问题的角度、侧重点的不同。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两类文种混用了。

决定 对重要事项和重大活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决定的事项

通报 表彰先进 ;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公告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 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该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通报 表彰先进 ;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通知 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有关人员

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通告不同公告,它主要用于有关单位开展业务工作需要。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

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公告是一个词语,其意思是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依据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动等;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公布依据法律规定告知国内外的有关重要规定和重大行动等。

(三)“请示”与“报告”的适用与区别问题

“请示”是办件,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示、批准,需要回复;“报告”是阅件,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一般不需回复 。文件中只要有请求事项的,就不能用“报告”来处理,否则很容易误事。如果既想汇报工作,让上级掌握,又想请示解决问题,一般可采用两种办法来解决:一是将“报告”和“请示”分开,形成两份公文分别上报;二是以“请示”公文为主,将“报告”的内容作为附件,附在“请示”后面作为背景材料,让上级了解请示的充分理由。

“报告”是陈述情况、总结工作的一种公文,工作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简单地说,“报告”是有去无回,报告完了不需要对方回复。比如,“×××局关于大讨论活动的情况报告”,只要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讲清上报就可以了,上级单位一般不会做任何回复。“报告”一般是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公文来往,个人与单位之间使用的比较少,仅限于个别情况,比如,个人的述职报告,就是个人向单位党委汇报工作时使用的。但要注意,在这里,“述职报告”中的“报告”,虽然也称“报告”,但一般是不作为正式文件处理的。作为一个文种,“报告”是上行文,这一点,和“请示”相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