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基础知识判断和问答(必修二第三章)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课本基础知识判断和问答(必修二第三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3)(√)(4)(√) 二、回答课本基础知识提问

1、(1)结构的相对稳定;(2)具有多样性,便于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3)能自我复制,并传给子代,控制生物的性状。 2、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数的R菌被转化。转化的实质基因重组,因为R型与S型的DNA可以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S型细菌有荚膜,一般不能变成感受态细胞吸收DNA片段而发生转化,自然状态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变成无荚膜的R菌,人工方法有诱变。

3、S型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菌培育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热稳定性高,S型细菌的DNA加热后失活变成单链,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其活性。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自溶,释放出自身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致病的是必须是完整S型细菌,而不是单独的DNA(有别于病毒的核酸致病)。 4、以噬菌体为例,

模板:噬菌体DNA;酶:大肠杆菌(宿主细胞)提供;

合成病毒DNA的原料:大肠杆菌(宿主细胞)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拟核(如果是RNA病毒,合成病毒RNA的场所也是宿主细胞的拟核);

――→

合成外壳的原料:大肠杆菌(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5、要用特有元素分别标记。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蛋白质和DNA均含有C、H、O、N,无法区分是蛋白质还是DNA进入细菌内部。

6、(1)32P标记组,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而实验结果显示上清液也有一定的放射性,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二是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细胞裂解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2)35S标记组,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也有一定放射性。

7、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DNA为遗传物质,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含有哪种核酸,就以之为遗传物质。逆转录病毒是一类RNA病毒,逆转录酶都是来自病毒。有的种类的逆转录酶是病毒外壳自带的蛋白质,有的则是由病毒RNA先在宿主细胞内翻译出来的。

8、本实验是根据半保留复制原理和DNA密度的变化来设计的。在本实验中根据试管中DNA带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区分亲代与子代的

DNA了。如亲代全为15N,最靠近试管底部,子一代DNA一条链含

15

N,另一条链含14N,密度梯度离心后位于试管中部。

9、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10、同卵双胞胎来自同一个受精卵,从而拥有相同的DNA,即相同的基因组成。因为同卵双胞胎的DNA是精确匹配的,所以他们肯定是有着相同的性别、相同的眼睛颜色以及相同的血型。人类的生理区别特征既由个体「遗传」造就,也由影响胚胎发育的「环境」影响。这就好比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差异不仅取决于设计,还取决于施工。不一定完全相同,如基因突变,细胞质基因的差异。 11、从子链合成的角度讲,是从5'到3'合成的。

12、遗传效应就是对蛋白质合成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部分(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能够直接指导或间接调控蛋白质合成的碱基序列。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13、书P54拓展题:可能有6个碱基会发生错误。产生的影响可能很大(基因突变),也可能没有影响;

14、书P57讨论3:基因不是碱基对的随机排列,每种生物的每个基因具有相应遗传效应,是漫长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成了该物种特定的遗传信息。

15、书P60思维拓展: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