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尾座体的加工工艺及Φ17H6孔夹具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车床尾座体的加工工艺及Φ17H6孔夹具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工序八:钻,攻M6螺纹 工序九:精铣导轨面A 工序十:精铣燕尾面B 工序十一:精铣2×2的退刀槽

工序十二:半精铣Φ35mm圆柱体的左右端面 工序十四:半精铣右端面

工序十五:磨Φ17H6mm的孔,锪1×45°角 工序十六:研配Φ17H6mm

工序十七:配刮导轨面A、燕尾面B 工序十八:去毛刺 工序十九:检查 (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Φ17H6孔,然后再加工基准面A;然而方案二是先加工基准面A和B,后再加工Φ17H6mm孔。经过分析和比较,方案一能保证Φ17H6孔的中心线到基准面A和B的距离105+0.10,符合位置度的要求。方案二就不能确保Φ17H6mm孔到基准面A和B的距离,因此不满足位置度要求。所以,方案一优于方案二。但是,方案一中有许多不合适的工序,所以,修改后确定工艺如下:

工序一:划线,在毛坏上标出Φ17H6孔,Φ14孔的中

心位置,端面A,B的位置。

工序二:粗铣圆柱体左右端面。以底面为粗基准。 工序三:钻Φ15mm孔。以工序2加工的左右端面作为

粗基准。

工序四:粗铣基准面A与底部Ra=12.5μm的凹槽面,粗铣2×2

的槽以及底面。以Φ17H6孔为定位粗基准。

工序五:粗铣燕尾面B,粗铣Φ40mm凸台面,粗铣、

半精铣右侧面。

工序六:钻Φ14mm孔,锪Φ26×1的沉头孔。以尾座

体端面A,B定位。

工序七:钻孔,扩孔和攻M6的螺纹。以Φ17H6孔为

粗基准。

工序八:扩、粗、精铰Φ17H6孔。基准面A和B为定

位粗基准。

工序九:半精铣圆柱体左右端面。以Φ17H6孔为精基

准。

工序十:半精铣右端面。基准面A为定位精基准。 工序十一:精铣基准面A。精铣2×2的槽。以Φ17H6

孔为精基准。

工序十二:精铣基准面B。基准面A为定位精基准。 工序十三:锪Φ17H6孔1×45°倒角,去毛刺。以Φ17H6

孔为精基准。

工序十四:研配Φ17H6孔。 基准面A和B,右端面与

Φ17H6孔两端面为定位精基准。

工序十五:配刮A、B面 工序十六:检查。

详细见附录中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3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2.3.1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为了保证零件加工的质量和精度,从某一表面上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称之为机械加工余量。该尾座体的零件材料是HT200灰铸铁,硬度为170~241HB,生产类型采取批量生产,因此采用砂芯制造,机器制芯。根据零件的材料和加工的工艺设定,分别确定各加工面的机械加工余量。

因为该毛坯铸件宜采用二级精度铸造,可确定尾座体A、B面的机械加工余量为3mm,其余的各加工面均为4mm。

各工序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⑴尾座体基准面A:表面粗糙度Ra=1.6,需要先进行粗加工,然后进行精加工,查资料[1]《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P414页中铣削深度ap选择,可确定机械加工余量为:粗铣加工余量Z1=2.5mm,精铣加工余量Z2=0.5mm。

⑵零件的底面:粗糙度Ra=12.5,机械加工余量Z=4mm。 ⑶基准面B:粗糙度Ra=1.6,要求粗、精加工,同理,粗铣加工余量Z1=2.5mm,精铣加工余量Z2=0.5mm。

⑷零件的右侧面:粗糙度Ra=6.3,要求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粗铣加工余量Z1=3mm,半精铣加工余量Z2=1mm。

⑸Φ40mm的凸台面:粗糙度Ra=12.5,只需要进行粗加工,加工余量Z=4mm。

⑹Φ35mm的圆柱形左右端面:粗糙度Ra=6.3,需要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粗铣加工余量Z1=3mm,半精铣加工余量Z2=1mm。

⑺底部凹槽面:粗糙度Ra=12.5,只需要进行粗加工,粗铣机械加工余量Z=4mm。

2.3.2 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

1. 粗、精铣Φ35左右端面

加工要求:粗铣Φ35圆柱体左右端面 粗糙度:Ra=6.3 机床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