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论述题]1、唯物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 3、劳动 4、意识 5、规律 6、发展 7、矛盾 8、质变 9、反映论 10、价值 11、生产力 12、社会存在 13、经济基础 14、阶级斗争 15、人民群众

参考答案:

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3、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5、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6、发展: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正向质变,即带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7、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8、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9、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把认识看作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认识论思想。

10、价值: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表示客观事物对人自身的关系,对人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

11、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生产力表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

1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3、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14、阶级斗争:是指阶级社会中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利益根本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形式。

15、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范畴,首先有它量的规定性,即指“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1:[论述题]

1、什么是哲学?

2、如何理解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吗?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旧哲学的实践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人类实践所具有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7、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8、辩证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9、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是怎样实现的? 10、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1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作用? 12、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结构?

13、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它的功能? 14、世界发展的两种过程有哪些主要区别?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哲学?

答:首先,哲学是智慧之学。

其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再次,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最后,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如何理解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答:哲学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反思”, 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因此,哲学的思维又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它是对具体思维成果的再思维,是思维的思维,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基础上的再思维。所以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是通过对具体科学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最一般的知识,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所以,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3、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吗?

2

答:理论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产生有一个广阔的社会大背景,这就是商品―市场经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商品―市场经济的时代,他从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矛盾和难题出发,对现实社会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指明发展的方向,预示发展的未来。事实上,马克思一生活动的鼎盛时期,都集中于经济领域的研究,深刻地剖析了商品和资本,他的哲学思想与经济学研究有机地溶为一体。所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要以商品―市场经济为背景,是商品―市场经济时代的哲学理论。从这样一个大背景来看,我们今天仍然是这样的时代,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过时。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旧哲学的实践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社会生活发展程度的时代局限;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本质的展露不充分;剥削阶级的阶级偏见和统治需要;以及人的认识的直观性与片面性等主客观原因,导致人的实践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全面而深刻地得到科学揭示,至多仅就人类实践活动的某个方面或某种具体形式进行了有限而局部的描述。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基础上,密切关注并积极投身于当时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分析和捕捉社会发展的本质性、规律性、过程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首先抓住并揭示了生产劳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进一步对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把人类的社会实践最终作为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纷繁复杂关系的一把钥匙,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5、人类实践所具有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实践活动通常具有两大社会功能:

第一,实践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 第二,实践优化主体的功能。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基石,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理论意义: 第一,它指出了哲学对物质的揭示是对有关外部世界的普遍属性和共同本质的揭示,是一个哲学范畴,而不是具体科学所涉及的物质概念。正确处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坚持了哲学的一元论,与哲学多元论彻底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与唯心主义哲学彻底划清了界线。

第四,它指出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五,它指出这种客观实在是能够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十分明确地坚持了辩证法的立场,从根本上否定了形而上学。

第六,它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把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仍然看成是具有客观物质性的自然历史过程,从而彻底地摈弃了长期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唯心史观。

3

7、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答: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地提出和解决了世界统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真正本原。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说明了解决世界物质统一性问题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界定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并分析了物质的各种特性,为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基础。

最后,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对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实际上可以说是无止境的。这取决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它的发展的无限性。科学和哲学只能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们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论证,只能是一个无穷的进展过程,

8、辩证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第一,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

第二,辩证思维方法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三,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析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已使辩证思维方法成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前提。因此,自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顺利开展科学研究。

9、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是怎样实现的?

答: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通过这些过程,人们在整个人类无限的认识范畴中,凭借自己有限的认识能力,不断地去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存在的客观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于实践之中,让其得到检验,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作出贡献。

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10、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因此,只有实践,才是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主要理由是: 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祥地。

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作用? 答: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更替的历史过程。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具体表现为: 12、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结构?

答: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各种政治法律设施和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是政治结构中的实体性因素,政治法律制度是制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