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概要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概要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此在的含义及其优先地位

海德格尔肯定,任何一个存在者均有其存在。只有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才能在其存在过程中提出和追问存在问题,揭示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

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被他称为此在(Dasein),即先于主客心物之分的、没有规定性的原始状态下的人的存在。此在的存在称为生存(Existenz)。

(二)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在世

此在的存在,即生存的原始的基本结构是“在世界之中存在”。 此在的在世意味着它与其世界处于一种浑然一体的关系之中。

此在的这种在世结构是此在与其他存在者处于某种空间关系之中的先决条件。 哲学所谈论的世界只能是与此在浑然一体并为其所领悟和揭示的世界,它毋宁说是作为此在的存在状态的世界,是此在存在的敞开状态。

(三)在世的存在状态——烦

此在的基本此在结构是在世,而在世的存在状态是烦。

此在的此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环节,它们构成一个统一的结构整体,这个结构整体即是烦。

此在彻头彻尾地被烦所支配。

烦分为烦忙和烦神。烦忙指与他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烦神指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海德格尔关于此在及其在世的学说突出地表现了他以存在论(本体论)思维方式取代认识论思维方式的基本倾向。

(四)此在的时间性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时间是一个与存在同样重要的概念。此在的存在,即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其时间性。

此在的时间性为“原始的本真的时间性”,它不同于经验意义上的时间性。 此在的存在、人生是不间断的绵延过程,其过去、现在与将来不可分割。 此在的过去和现在的意义都在于其向将来的超越,也就是都出自将来。

13

五、自由、沉沦和异化: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 (一)人的自由和超越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行于其自身的此在。

这也意味着自由是此在的先天特性,人注定了是自由的,注定了必需自由选择。

(二)人的沉沦和异化

这样此在就成了非本真的存在。在非本真存在的方式下,此在以“常人”的标准看待自己。

这种状况即为此在的沉沦。沉沦的特性之一是异化。

异化状态就是此在在沉沦中离开了自己的本真的存在,或其本真的存在被遮蔽起来的状态。

人们不能不生活于日常生活之中,而日常生活意味着此在的沉沦和异化。

(三)此在的基本情绪——畏

此在在世的基本结构是烦,而烦的展开状态是通过畏来现身和领会的。 畏作为此在的基本情绪是先天地固有的,它不同于怕。 因此对畏的情绪的揭示同时又是对此在的存在的揭示。 海德格尔由此把畏看作是沉沦和异化的根源。

由于畏是此在的本真的、原始的存在方式,只要此在在世,畏就永远在此。因此,任凭此在如何逃避到麻木的、沉沦的日常生活中去,畏永远追逼着它。因此人生怎么也避免不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命运。

(四)“先行到死中去”

死亡概念由此成为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海德格尔所谓找出先行到死中去的具体结构,指的是揭示死的本体论意义,即分析死对领会生(此在的生存)的作用。

死是此在(人生)的终结,是使此在失去其本身的东西。然而死又是此在的存在的一种可能性。

所谓“本真的为死而生”或“先行到死中去”意思正是把死看作此在的最本己的、无涉的、不可超越的和不确定的可能性。

14

总之,“先行到死中去”是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的关键命题。他不仅企图用之来解释人的真正存在,也用它 来恢复受到社会和外部世界制约的人的个性和自由,使人摆脱沉沦和被异化的境况。

(五)良心的呼唤

“先行到死中去”只是供此在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只有当此在实际做出选择时,他的可能性才成为现实。

良心本来是一个伦理学范畴,但海德格尔赋予它以本体论的意义,将其当作此在体现其本真存在的一种内在呼声。

海德格尔不是要求废除任何伦理学,而是要建立以此在的本真状态为基础的所谓原始伦理学,后者与他所要建立的以此在的存在为基础的本体论实际上是一回事。

为什么良心的呼唤是此在的本真的存在的体现呢?这是因为呼唤者、呼唤所向者、呼唤出来者均是此在。

总的说来,海德格尔关于良心的理论不只是一种非道德的道德理论,也是他的基础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存在的真理、思想和语言 (一)超越此在

在1947年出版的《论人道主义》中,关于超出此在的界限的存在的真理问题已成了其哲学的核心问题。

这样,关于存在的真理问题、思和语言的本来意义及它们与诗的关系的问题就成了其后期哲学的主要问题。 (二)存在的真理

真理本质上是存在的真理,对真理的揭示就是对存在的揭示。 存在本身作为人的意识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决定了人的生存。 既然真理是存在的真理,因此真理的本质揭示自由。 (三)存在的“天命”

作为真理的本质的自由不是人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更无伦理或政治含义,而仅仅是存在的一种打开敞开领域的力量,是使一切存在者得以存在的无可名状的、神奇的力量。海德格尔有时干脆称之为存在的“天命”。

15

(四)思想和语言

思想通过语言呈现存在。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就是思中之在,即把思所思的存在说出来。

(五)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复兴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的主要错误就是在存在者状态下看待思想和语言,不把它们当作存在的直接呈现,而当作知识,或者说对它们作了技术性和工具性的解释。

“思”的时代到来了。而后者的根本特点是超越主客二分、超越对知识和确定性的追求,而去直接谛听存在的声音,去澄明、显示存在本身的意义。诗人的语言是抒发性的而非描述性的,未受到概念和逻辑思维的扭曲。从中可以谛听到存在的信息。

在海德格尔看来,诗并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具有本体论意义。正像传统形而上学的时代被“思”的时代所取代一样,传统本体论将被时化本体论所取代。“思”的时代就是诗的时代。

第六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

一、萨特其人——萨特的生平活动

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是法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的最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自我的超越》(1936)、《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意向性》(1939)、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