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目标:

1、围绕“关心爱护他人”写一篇记事的习作。要写真人真事,写清过程,写出真实感受。

2、通过习作,使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养成把自己身边的事记录下来的好习惯。培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例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自然引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都在用心感悟,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就是教育大家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关心爱护他人的事例,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再现这些人间真情。(板书题目) 二、阅读教材,审题立意

1、先请大家看书上的训练题,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要求)

2、小结:学习任务已经明确了,本次习作选材的范围很广,不管是自己做过的或是听到、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只要是体现关心爱护他人的事都可以写,要求就是经过清楚,感受真实,题目自拟。 三、组织材料,自拟题目

1、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少关心爱护他人的事吧?那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先自己想一想,在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以给他提点小建议。

3、指名学生发言,适时指导学生选材,注意要符合主题内容。 四、编写提纲,例文引路

1、我们已经选好了写作素材,可是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有些同学开始皱起了眉头。其实写作文就好比烹饪一道菜肴,选好原料,但是更重要的是做菜的方法,放什么作料,掌握好火候,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否则就是给你山珍海味,做不好也会让人难以下咽,浪费材料。 2、请大家看这篇文章(出示例文),听老师读。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4、总结写作方法:①围绕一个主题写;②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③经过要写得详细具体;(抓住语音、动作、神态、心理)④用好词佳句;⑤写出真实感受。

5、说得这么多不好记呀,没关系,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个法宝,(出示小黑板写作口诀)齐读。 中心突出选材当,层次分明记心上; 详写略写有方向,细节描写要形象; 用词准确语流畅,感情真挚心激荡; 读者脑中有映像,手写我心是榜样。

6、下面就请同学们互相练习把你要写的这件事经过部分说得具体些,开始吧。 7、学生分组练说,指名说,师生互评。 五、动笔写作,文中指导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说到这,现在请大家拿出草稿本,完成你的作文大餐。 2、学生起草作文。

3、指名读已完成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的文章是否按这次训练重点来写的。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这节课大家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爱心故事,懂得了关心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下节课我们继续起草作文。

板书设计:

关心爱护他人

经过清楚——————————起因(略) 感受真实 经过(详) 题目自拟 结果(略)

《语文七色光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区别形近字和在语言环境重去辨别近义词,修改病句,提高写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2.学生积累关于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3.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能用爱心与人相处。 教学中难点:提高学生区别形近字、近义词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区别形近字区分形近字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区别近义词。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利用近义词进行造句练习。进一步辨别词义。

3.修改病句。让学生先读一读龙龙给我们的提示。学生尝试独立进行汇报交流,集体核对。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练读这些句子。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扩展,向大家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三、知识窗。

1.学生独立阅读《饺子的来历》

2.学生来拓展说一说自己收集的一有关饺子来历的其他传说。 四、总结

《赛龙舟》

一、任务分析:

1、教材解读: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赛龙舟》是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龙舟竞赛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人们在河堤上盼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和赛龙舟的意义。作者重点抓住龙船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四个点来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语言精炼准确。

2、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积累、丰富语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文所写的龙舟竞赛的场面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让学生单凭语言文字感受当时的热闹场面有些困难,体会抓几个点来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更有难度,为此通过出示国片、播放视频和观察插图等方式来填补学生认知上的空白。

三、教学策略:为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理解课文内容又领会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我主要采用图文结合,读中感悟的阅读教学策略。其中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文中插图与课文的对照弄清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渗透抓住几个点来写场面的方法。在每一个方面的学习中,运用品读比较、反复吟诵、对接生活等策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赛龙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赛龙舟》。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字认会了吗?课文读通了吗?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生词:敲锣涂满抛下击鼓起伏威武距离拳头竞争激烈一式的短桨壮阔的场面禁不住禁止]开火车领读

课文中还有这样几句话不容易读准确,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读给大家听。[一生一句。读错了纠正,跟读。]

小结预习情况。有了大家课前充分的预习,相信这节课上大家会学的更轻松。 看题目,赛龙舟是指什么?

课文中是讲在哪一天举行的龙舟比赛呢?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北方孩子来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挂葫芦、吃鸡蛋、小孩子系五彩线、吃棕子]

而课文所写赛龙舟则是我国南方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魅力。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提示说清时间、地点及什么事。课文描写了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人们在河堤上观看龙舟比赛的热闹场面。

(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

1、这龙舟比赛真是热闹呀!我们来看47页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龙舟、船手、观众]理解“人山人海”。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热闹的场面的呢?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一想,在图中相应位置标记出顺序。[写上1、2、3、4、等等]

3、交流: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观众等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

4、这场龙舟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观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拍下来与大家分享呢?为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要选择这个画面?

5、交流: 预设:

(1)我会先把龙舟的样子拍下来,因为龙舟很好看、很威武、很神气。“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甲形的斑斓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理解“蛟龙”,体会比喻的妙用。长、颜色多、美。[出示图片理解斑斓花纹,体会颜色美。]

龙舟这样威武无比,我们就要读出这种气势来。比一比看谁眼中的龙舟更威武,更神气。[指名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这位摄影爱好者很有眼光,选择了威武神气的龙舟。你还会选择什么画面拍下来呢? (2)我会选择船手,因为他们很精神、很整齐划一。“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浆。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短浆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好看极了!壮观极了!”[理解“一式”,想象理解并模仿船手的动作,体会整齐美。 追问: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整齐。为什么会这么整齐?[有人指挥]

为了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大家必须得听从指挥,齐心合力,团结奋进。那我们也齐心合力把这份整齐团结的感觉读出来,好吗?[齐读一遍]

(3)我会拍下比赛的画面,因为这龙舟比赛实在是太激烈了。“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对比读,你认为可以把“忽而”“忽而”和“咬”换哪些词? 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追”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忽而”“忽而”和这几个词表示时间的间隔更短,“咬”表示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拼命向前,谁也不肯落后。更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激烈。]

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小组竞赛读,看哪组同学看到的比赛最激烈。 播放视频,再读。

(4)我想给河堤上的观众也拍一张照。“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紧拳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联系生活理解“呐喊”,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呐喊”过?[拔河、运动会上]带着呐喊助威时激动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6、同学们,龙舟过去了,观众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龙舟比赛结束了,人们对当时的热闹场面难以忘怀。相信龙舟比赛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赛龙舟这项活动从古代流传至今,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热闹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的,赛龙舟的民俗除了精彩热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不仅见识了龙舟比赛的激烈,更感受到龙船竞赛中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学到了场面描写的方面,作者没有笼统地写比赛怎么样,而是抓住龙舟、船手、比赛及观众这四个点写出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课后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写一写去年运动会拔河比赛的场面。

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民族节日,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查找和询问家长了解我国其他民族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五、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六、板书设计:

龙舟 威武

7. 赛龙舟 船手 整齐 团结 积极向上 比赛 激烈 力争上游 观众 兴奋

《爆竹声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语的意思。 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