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免疫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黏膜和上皮组织中 D.外周血中 E.淋巴液中

6.γδT细胞可直接识别的抗原是 A.表达于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 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C.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D.G-菌表面共有的TI-1型多糖抗原 E.某些变性的自身抗原

7.γδT细胞所不能识别的抗原是

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CDl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 C.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某些病毒蛋白

D.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磷酸化抗原 8.γδT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 A.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B.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 C.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 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E.非特异性杀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 9.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淋巴细胞是

A.NK细胞 B.B1细胞 C.B2细胞 D.αβT细胞 E.γδT细胞 10.B1细胞主要分布于

A.血液 B淋巴液 C.胸腺 D.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 E.腹腔和肠壁固有层 11.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5+、mIgM+ B.CD5-、mIgM+

C.CD5-、mIgM/mIgD+ D.CD3-、CD56+、CDl6+ E.CD3-、CD34+、CDll7+

12.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

A.24小时之内产生 B.48小时之内产生 C.72小时之内产生 D.96小时之内产生 E.一周之内产生 13.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 A.直接识别结合相应多糖抗原而被激活

B.接受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48小时之内产生 C.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 E.不产生免疫记忆

14.下列细胞因子中,不属促炎细胞因子的是 A.IL-1 B.IL-6 C.IL-8 D.IL-l2 E.MCP-1

15.下列细胞因子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4 C.GM-CSF D.MCP-l E.IFN

16.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

A.α-防御素 B.C-反应蛋白 C.乳铁蛋白 D.甘露糖受体 E.Toll样受体

17.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

A.C反应蛋白 B.穿孔素 C.溶菌酶 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E.TNF-α

18.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

A.感染0~4小时内 B.感染后4~24小时内 C.感染后4~48小时内 D.感染后4~96小时内 E.感染96小时内

19.以游离形式存在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是 A.G+菌的肽聚糖 B.G -菌的脂多糖

C.真菌的酵母多糖 D.细菌非甲基化DNA CpG序列 E.分枝杆菌的脂蛋白

20.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

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 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 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 D.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E.免疫应答维持时问较短

21.接受寄生虫刺激后,产生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γδT细胞 D.肥大细胞 E.树突状细胞 22.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存活的时间约为

A.96小时之内 B.48小时 C.数月 D.数小时 E.数周

23.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表面标志为CD3+的淋巴细胞是 A.NK细胞 B.γδ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E.αβT细胞 24.B1细胞通过表面mIgM可直接识别

A.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B.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 C.C-反应蛋白 D.细菌多糖类抗原 E.细菌表面的岩藻糖

25.能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和使NK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4 C.IL-5 D.IL-8 E.IL-12 【X型题】

1.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是

A.γδT细胞 B.αβT细胞 C.B1细胞 D.B2细胞 E.NK T细胞

2.对某些病毒感染和肿瘤靶细胞具有非特异细胞毒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NK细胞 B.NKT细胞 C.γδT细胞 D.CD8+CTL细胞 E.活化巨噬细胞 3.α-防御素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激活补体产生溶菌效应

B.诱导病原体产生白溶酶,干扰DNA和蛋白合成 C.具有致炎和趋化作用 D.诱导NK细胞活化 E.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

4.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期蛋白包括

A.脂多糖结合蛋白 B.C4结合蛋白 C.D反应蛋白 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E.乳铁蛋白 5.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物质是

A.穿孔素 B.TNF C.FasL D.防御素 E.颗粒酶 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A.抗原刺激96小时后启动

B.抗原识别受体具有高度多样性,对抗原识别具有高度特异性 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发挥免疫效应 D.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发生再次应答 E.发挥免疫效应无需固有免疫细胞参与 7.模式识别受体 A.较少多样性

B.是胚系基因重排后编码的产物

C.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某些共有的配体分子

D.只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无游离形式存在

E.可识别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等 8.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

A.G-菌的脂多糖 B.G+菌的肽聚糖

C.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D.细菌非甲基化DNA CpG序列 E.真菌的酵母多糖

9.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包括

A.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B.α-防御素 C.C-反应蛋白 D.热休克蛋白 E.脂多糖结合蛋白 10.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

A.Toll样受体 B.清道夫受体 C.甘露糖受体 D.C3b受体 E.IgGFc受体

二、名词解释

1.微生物屏障 2.血-脑屏障 3.血-胎屏障. 4.γδT细胞 5.B1细胞 6.α-防御素 7.溶菌酶

8.模式识别受体(PRR)

9.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

三、问答题

1.简述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应答各阶段中的主要作用。

2.试述巨噬细胞在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3.何为模式识别受体,简述其特征和识别的配体分子。 4.列表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第十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选择题

【A型题】

1.属于专职性APC 的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2.非专职性APC不包括

A.B淋巴细胞 B.内皮细胞 C.上皮细胞 B.间皮细胞 E.纤维母细胞 3.Birbeck颗粒可见于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朗格汉斯细胞 D.并指树突状细胞 E.纤维母细胞

4.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APC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B细胞 C.DC D.TH细胞 E.NK细胞 5.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的APC是

A.Mφ B.B细胞 C.DC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6.DC区别于其他APC的最大特点是

A.能提呈抗原 B.成熟时有树突状或伪足样突起 C.能刺激已活化的T细胞 D.能刺激记忆性T细胞 E.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 7.已知功能最强的APC是

A.Mφ B.B细胞 C.DC D.纤维母细胞 E.内皮细胞 8.人DC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不是

A.CD31 B.NLDC145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9.根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将DC大致分为

A.淋巴样组织中的DC B.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C.体液中的DC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10.不表达FcR和C3R的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FDC C.IDC D.LC E.B淋巴细胞 11.不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FDC C.IDC D.LC E.B淋巴细胞 12.下列APC中有吞噬作用的是

A.Mφ B.LC C.IDC D.A和B两项 E.A、B和C三项 13.无Birbeck颗粒的是

A.Mφ B.IDC C.LC D.A和B两项 E.A、B和C三项 14.人DC的主要特征性标志为

A.CD1a B.CD11c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15.小鼠DC比较特异性标志为

A.33D1 B.NLDC145 C.CD1a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16.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以下两类

A.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

B.淋巴样组织中的DC和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C.淋巴样组织中的DC和体液中的DC D.骨髓来源的DC和胸腺来源的DC

E.多能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和前体细胞来源的DC 17.目前判断DC只能通过

A.形态学 B.组合性细胞表面标志

C.在MLR中能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D.上列A和B两个方面综合判断

E.上列A、B和C三个方面综合判断 18.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主要包括

A.并指状DC(IDC) B.边缘区DC C.滤泡样DC(FDC)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19.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包括

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LC) C.并指状DC(IDC)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20.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

A.并指状DC B.滤泡样DC C.边缘区DC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21.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