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8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4合理规划,强化管理

5.4.1 科学制定生态城市发展规划

高水平规划是高质量建设的起点。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城乡规划,都要做好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的对接工作,政府要发挥好调控作用,做好引导工作,保障城乡建设走上良性轨道,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首先,要逐步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规划体系,将原本固于城市的规划向乡镇、村庄延伸,协调好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做好衔接工作,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三类总体规划的合统一,构筑科学合理、统一配套的城乡发展规划体系。

其次,在规划理念方面,要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对于武夷山市而言,应当基于功能分区总体规划,提倡土地的综合利用,逐渐淡化功能区的人为限制。同时,要加强规划、提升管理水平,刚性管理不可再生资源,加大保护力度。

5.4.2 大力推动生态城镇建设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社会公正得到以彰显与群众参与热情得到激发为基础,因此,武夷山市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在生态经济系统中有机的融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因素,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统筹发展,促进下辖城镇的生态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效益的增强。

首先,要将人在生态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逐步是人们摆脱传统经济增长观念的束缚,提高对生态城镇的认识水平,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其次,改善城镇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要做好城镇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城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对城乡建设用地、工业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根据城镇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工业园区和住宅小区进行统一规划,保障每寸土地都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都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

再次,要进一步对城镇技术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加以理顺,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道路交通,将上述诸因素统一纳入到新型城镇建设体系规划中来,保障城镇技术经济系统能够顺畅运转、增效明显。

5.5加强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机制束缚

5.5.1 推进城乡配套改革

37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一是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工作力度,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的统一,放宽农民进城的落户政策,探索以居住地为单位实行登记和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

二是加快就业与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逐步其城乡一体化。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解决城市原有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在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方面的差异;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三是更深入的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现有法律框架内逐步建设能够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强化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允许农民依法进行土地经营性交易;强化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方面的工作力度和管理水平,促进小城镇与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力度,逐步构建覆盖全县的可行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统筹安排城乡财政支出,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城乡之间、不同等级城镇之间财政投入不均衡的状况。

5.5.2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要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切入点,给予农村地区和城市平等的地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二是对统一规划城乡发展,统筹布局,推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要将城乡的建设与规划统筹起来,使城镇化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是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对于城乡建设,要站在战略高度进行统一规划,在公共产品供给上也要全县一盘棋的予以考虑,做好协调工作,构筑公平、有效、合理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5.5.3推动城市社会融合

一是要充分保障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城乡居民所具备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智慧,始终要在人本为核心的理念下坚持民生优先,对于生态城市建设中涌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方式及时化解,为生态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要加速推进农民工身份的转化,即有农民工转向市民,有效实现城市个社会群体间的融合,以有效解决新出现的“城市社会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同时,可以积极的探索对城市外来常住人口与市民实行统一化管理,在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给予他们与市民平等的待遇,逐步实现新老市民间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均质化。

5.6实施切实可行的生态城市建设人才战略

38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才始终居于关键地位,甚至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做法上,首先确立人才战略在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其次实施人才战略要将对人才的培养和竞得相结合,各级各类城镇既要成为地区人才的培养基地,也要成为人才建功立业的“舞台”;再就是从“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地位及实际发挥的作用看,武夷山市地区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必须把人才战略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武夷山市在实施生态城市建设人才战略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自身的努力和条件创造,要在软硬环境建设上作出更多努力,以优美的环境,难得的发展机遇,关心人、爱护人、使用人的良好文化氛围争得人才的心。不仅要充分的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重视起来,更不能忽视对人才的使用,要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将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带动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为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可从实际出发,加快武夷山市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使更多的人才在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展示才能、发挥作用,促进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39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结论与展望

目前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正成为规划、建筑、城市建设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针对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构建了武夷山市生态城是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估,最后提出了武夷山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共得出以下结论:

(1)武夷山市建设生态城市,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优越、社会资源丰富和经济发展良好;其劣势主要有生态城市建设与赶超速度关系失调、 节能减排压力依旧繁重、城乡发展的生态格局失衡、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资源环境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以及生态文化普及程度不高;其生态城市建设主要面临着国内外发展环境良好、交通条件面临历史巨变、武夷新区建设加快和生态优势的后发效应显著等优势以及周边城市竞争的威胁。

(2)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武夷山市生态城市的功能方面变化最为显著,其次是生态系统结构方面,而协调度方面的得分偏低,起伏也较为明显;另一方面,武夷山市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协调度得分五年来总体是增加的,其中生态系统的功能呈较快速、稳定的上升趋势,结构则基本上呈平稳上升趋势,而协调度波动明显,上升趋势微弱,并且出现了连续四年的下降趋势。而从武夷山市生态城市总的生态综合指数看,呈稳定上升趋势。同时,五年间,武夷山市的城市生态化程度明显提高,并于2011年开始步入生态化程度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武夷山市五年来城市生态化水平虽然基本上呈正态发展,但分值居中,远远达不到生态城市的基本要求,尤其是生态系统协调度很差。

(3)为了促进武夷山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坚持正确的发展目标、遵循科学的建设原则;应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削减工业污染;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治理能力;应当以 “创模”为契机,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应当合理进行规划,强化生态城市的管理;应当加强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实施切实可行的生态城市建设人才战略。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武夷山市将主动全面融入海西和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大局,担当起服务海西发展大局的新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武夷山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中的前锋作用。以加快建设“武夷新区”为重要载体,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实现生态主导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争取在“武夷新区”的建设中率先崛起,成为海峡西岸旅游的重要支柱、闽台合作的重要基地、南接北联的重要通道、全省文化的重要窗口、绿色腹地的重要平台。同时坚持维护武夷山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把武夷山市建设成为经济富裕,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的生态型现代化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旅游城市。

4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