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8C下-19C下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产业革命对建筑和城市造成的影响:

对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人口增多,房屋紧缺,生活质量低下

对建筑:需要新建筑类型, 对建筑形式提出新要求,

建筑创作产生两种不同的倾向 : 1.复古思潮

2.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

探索: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变化

复古思潮:

1.古典复兴:资本主义初期最早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的仿古典建筑形式。要求摈弃繁琐与陈旧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取之以简洁明快的手段,追求理性主义的表现,虽采用古典柱式构图,但趋向于简单的几何形体,使古典建筑具有简化、雄伟的新风格,力求打破传统的轮廓线。这类建筑只是表现了资产阶级一时的英雄主义,实现的很少。 代表作:巴黎万神庙,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 英格兰银行,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 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老博物馆 宾夕法尼亚银行 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厂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他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反对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与古典艺术抗衡。第一阶段:18,60到19,30带有明显的田园生活意识,在建筑上表现为赛堡或哥特风格 典型:艾尔君的库尔新府邸 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第二阶段:19,30到70,创作潮流时期,又称为哥特复兴尝试以哥特建筑来解觉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

最着名作品: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垂直式)

3.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越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组合场各种样式,没有固定风格,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追求“纯形式”的美,总体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建筑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没有解决。

典型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的圣心教堂,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

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

范例 新材料 初期生铁结构 森德兰桥 法兰西剧院 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棉纺厂 钢和玻璃配合 巴黎老皇宫的奥尔良廊 巴黎植物园温室(采光) 框架结构过度 哈珀兄弟大厦 新技术 升降机与电梯 应用于工厂,蒸汽动力升降机,埃菲尔铁塔 新形式 图书馆 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 巴黎玛德莱纳市场,亨格尔福特鱼市场 纽约华盛顿商店 巴黎廉价商场 市场 百货商店 博览会展览馆 水晶宫博览会(玻璃铁构架) 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面对资本主义城市矛盾所提出的探索

为缓和日益突出的城市矛盾统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有一定探索,着名的有巴黎市中心的改建,新协和村,工业城市。受资本主义的限制,未能解决城市的根本症结。 1.巴黎市中心的改建(1853年起)

目的:解决城市功能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装点帝国主义首都 内容:先前,十字形加环形路干道,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

于市中心和外围拓宽道路,出现古典式规格和对称的中轴线道路,设有纪 念性碑柱的装饰性广场。道路宽,建筑高度,屋顶坡度有一定的比例和规定。在开拓12条放射路的明星广场四周建筑屋檐等高,立面形式协调统一。修筑大面积公园。改建重点:罗浮宫到-凯旋门,继承19世纪拿破仑大地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道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统一体。

优点:适应了因结构改变而产生的分区要求,发展了下水道交通系统,促进了城市现代化。

缺点:炫耀皇权,过多着眼于资本主义利益,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 2.新协和村(1817)

目的:消灭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提出者:欧文,19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

内容:将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环境进行研究。在方案中,居民人数

300-2000人,耕地面积没人,采用近似于正方的长方形布局,村中央四栋长的居民房屋围城长方形,院内设食堂,幼儿园,小学。大院空地种植树木供运动散步用,公共食堂供食,篱笆围绕村庄,村边工厂,村外耕地和牧地,篱内种果树。 特点:生产消费自给自足,共同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共有。影响后来的理论规划,如“田园城市”“卫星城市”

缺点: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城市最终失败。 3.田园城市(19世纪末)

准备:揭示工业化条件下的城市与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及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提出田园城市。

目的:使城乡生活相互吸引,共同结合,产生高效能、高活跃的城市生活,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色,产生人类的新希望,新生活,新变化。

内容:(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城市由同心圆组成,分为市中心,居住区,工业仓库和地铁地带。6条放射大道由圆心出发,将城市分为6个等分面积。 提出以母城为核心,围绕母城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城市周围保留广阔绿带,母子之间以铁路联系。

优点: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面貌提出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建立起重要作用,成为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 缺点:人口未达到原规划数,未解决大伦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问题 4.工业城市(1989)

目的:从大工业发展需要出发

内容:加尼埃的规划方案与1901年提出,1904年完成详图。对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群组做出精辟的分析。中央市中心,生活居住区为长条形,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绿带隔离各区间,火车站在工业区附近,铁路干线深入城市内部。交通方面,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特点:重视规划的灵活性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新颖 5.带形城市(19世纪末)

内容:索里亚提出从核心向外扩展城市形态过时,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其接近自然,便利交通。理论:宽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限制城市宽度,长度无限,沿道路脊椎布置铁路运输线地下工程管线。 优点:链接马德里和彼得堡,多方延伸成三角形网络体系。 6.美国的方格形城市(18、19世纪)

内容:对全国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城市做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一般把街坊划分

为长方形)。缩小街区面积、增加道路长度,增加临街面。华盛顿和旧金山采用放射加方格道路体系给城市交通与建筑布局带来不便。 缺点:人口暴涨,不适应城市的发展

优点:对人口与城市规模的增长有一定的预见性,适应了大城市发展的速度。

19C下-20C初新建筑的探求

欧洲:

1.艺术工艺美术运动:19C起源于英国,以莫里斯工厂为中心,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主张到郊区建造“田园式 ”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充满怀念乡村生活,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情绪。 缺点:向往过去,主张回到手工艺时代,不合时宜

代表作:韦布的红屋,不加粉饰,摒弃传统的贴面装饰,表象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创始人是费尔德。主张建筑的形式应具有时代特征,并与其生产手段一致,反对历史样式,意欲创造适应工业精神的装饰方法。在绘画和装饰上喜用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木形状的线条。,并大量应用铁构件。

代表作:奥太的布鲁塞尔都领路12号住宅 费尔德的德国魏玛艺术学院 慕尼黑建造的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达姆施塔特(德国) 英国建筑师麦金托什的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缺点:局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只是一新的形式反对传统形式,未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3.维也纳学派: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产生于奥地利,以瓦格纳为首,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的重演,并对现有建筑形式进行净化,使之回到最基本的起点,从而创造新形式。 代表作:瓦格纳的维也纳地下铁路通道 维也纳储蓄银行

4.分离派:1897年由维也纳学派产生,主张与过去决裂,建筑造型简洁,常是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局部集中装饰,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主题走向简洁。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的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霍夫曼的布鲁塞尔史道克莱公馆

洛斯的斯坦纳住宅(认为装饰就是罪恶,预告了功能主义)。 荷兰的贝尔拉格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