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名之曰共学书院,俾闽士有志于圣贤之学者咸可入也。 (2)学不由斯道,如舍康庄而堕坑堑中,弃中国而之四夷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宋)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①本词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熙宁7年)初春,时好友杨元素为杭州知州。

19.词中的“玉蕤”指的是________,“微酸”指的是_______。

20.本词名为“梅花词”然通篇没有“梅”字,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请结合全词,分析本词侧面描写的手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

(《孟子·尽心下》)

(注)①经:行。②回:违背。

21.“齐衰者”泛指_________,“瞽者”指__________。

22.朱熹曾点评上述两者材料:“内外一者也。”请从“内”“外”的含义及关系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试卷第9页,总10页

世界首席自我关怀心理学大师克里斯汀娜·布莱勒说,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就不再低迷,才能更好地照料他人。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想着自我的人最先灭亡,他只为自己而生活。 对两位名人的观点,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卷第10页,总10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B项,“暄嚷”的“暄”应为“喧”; C项,“强迫”的“强”应读“qiǎng”; D项,“藏巧露拙”的“露”应读“lòu”。 故选A。 2.B 3.C 【解析】 【分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与“读懂”之间是递进关系,符合语境;

B项,间不容发: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此处“提出……要求”,是指要求立即去做,而不是情势危急,根据语意和逻辑,应该用“刻不容缓”,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C项,人满为患:因人多而造成问题或麻烦。符合“厦门鼓浪屿”游人太多,造成环境恶化的语境;

D项,践行: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根据语境“用行动……理念”,可见是指用行动去实践理念,用“践行”符合语境。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题目作答时,考生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1页,总1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辨析。

C项,“专业人员、设备”都是“优配”的宾语,属于句中最低层级,用顿号正确;而“优配专业人员、设备”是短语,又与前文的“游客限流”“加大宣传”属于同一层级,这两个短语比“人员”“设备”高一层级,应把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C。 【点睛】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成分赘余,“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前所未有”就是从来没有过,与“第一次”语意重复累赘;

B项,成分残缺,前一句主语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后一句的主语变成“7个历史瞬间”,导致前一句主语没有谓语,成分残缺,可将最后一句改为“再现了新中国成立……瞬间,这些瞬间感动了众人”;

C项,搭配不当,“增强……质量”搭配不当,可改为“提高……质量”。 故选D。 【点睛】

对于病句题,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

答案第2页,总17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