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姓名:邵慧敏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学号:2005210

摘要:本文试图从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来研究我国的财政支出项目与GDP的关系。分析财政支出的各个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找出有积极的正效应的项目来,并且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的现状;同时探讨存在财政风险和财政政策淡出的情况下,对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劳动、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通过安排财政支出,不仅可以增加资本投入,而且促进就业,增加劳动投入、刺激技术进步,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在世界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与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有很大的关系。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

建国以来,随着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以及经济发展的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的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建国伊始,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相当明显,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高。改革开放前,这一比重稳定在50%以上,在“ 二五”时期,达到历史最高,为65.2%。改革开放后的1980 年,该比重仍高达58.2%,然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3 年,降至30.1%。在23 年间里下降了28.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的幅度超过1.2 百分点。尽管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由于我国仍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经济建设费仍然是我国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这说明迄今为止,我国财政仍具有较强的生产性。可以预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其比重将会进一步降低。

(二)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

根据瓦格纳、马斯格雷夫的观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的福利等方面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政府支出中用于这一方面的开支比重也相应的提高。从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变化趋势也验证了这一观点。1980 年,该支出项目的比重是16.2%,到了2003 年,则达到26.2%。23 年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4.3个百分点。目前,这一支出项目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经济建设费支出的第二大项目,达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多,反映了国家对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视和支持。

(三)国防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并趋于稳定

在80 年代以前,国防费支出在整个支出中的比重较高,超过10%,特别是建国初的“ 一五”时期平均高达23.4%。1980 年,仍然达到15.8%。此后开始下降,并且此比重趋于保持较平稳的态势。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国防战略属于防御性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国家安全策略方针。

(四)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从行政管理费的变动趋势来看,在80 年代以前,比较平稳,基本保持在5、6 个百分点。进入80 年代,特别是进入90 年代以后,该类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一路攀升,从1980 年的6.1%提高到2003 年的19.1%,平均每年提高0.57个百分点。且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项目。比较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80 年以来的20 多年里,大多数年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这里的比

较仅限于财政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如果加上预算外和“ 制度外”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开支的部分,则其增长更加迅速。

(五)社会福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比重很小

从1980 年到2003 年,国家财政每年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等支出由20.31 亿元增长到498.82 亿元。增长了24.56倍。但从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所占比重较小,基本维持在1.5%左右,最高的是2003年,才达到2%。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我国1978-2005 年的统计数据,

(一)模型的构建

1、变量的定义

考虑到财政变量与GDP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我们这里采用自然对数形式的经济和支出变量,其中y为历年GDP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J为历年经济建设支出的自然对数,W为历年社会文教支出的自然对数,X为历年行政管理支出的自然对数,Q为历年其他项目支出的自然对数,这些作为解释变量。

样本数据的选择

我们以2002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使用了1990-2001年的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分类数据和历年的GDP为样本区间,对我国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做实证分析。

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建立如下的经济计量模型: y=A+β1lnJ+β2lnW+β3lnX+β4lnQ+u

(二)相关性及其检验

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上述的模型,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1)

回归结果 表(1)

变量名称

β1

相关系数

0.167

T检验

0.744

R2

0.941

β2

9

β3

66

β4

24

0.03

.171

-0.0-0.0

0-0.782

-0.391

从表1可见,方程的拟合度比较高,显著性也比较好。经济建设费用和社会文教费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EJ=0.167,Ew=0.039,与被解释变量GDP呈正相关关系,这与前面的文献回顾谈到的结果相同,行政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支出的产出弹性分别为

Ex=-0.066, EQ=-0.024,与被解释变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在这几个变量中经济建设费用支出的显著性为最强,其次是社会文教费用支出。因为以上的模型是对数形式的,各个变量的系数表示的是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弹性,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经济建设支出增加1%,GDP大致上可以增加0.167%,社会文教支出增加1%,GDP大致可以增加0.039%。由于所选的数据比较少,所以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着偏差,但是基本的方法和结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政府财政支出与GDP关系的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财政支出与GDP关系的结论分析

从以上的结果和检验可以看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支出与GDP的增长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根据乘数理论,这种购买性的财政支出对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有倍数的促进作用。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如果财政支出适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那么它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实际上并不可能存在这种倍数增长的作用。因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私人的支出存在着一定的挤出作用,从而不存在理论分析的那种结果。虽然实际的财政支出并不能取得像凯恩斯乘数那样的理论上的效用,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政府的财政支出仍然对GDP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从总体上说仍然是比较低的,需要政府财政支出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的公用事业和基础建设投资的需求还很大,在公共物品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所以,必要的政府财政支出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文教科卫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投入需要,我国目前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应加大对社会文教科卫方面的支出。尤其是应该加大对社会文教费用的支出,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投入的随机性比较强,没有长期持续地大力发展社会文教事业,改革开放二十年中,社会文教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就有三个不同的下降和上升的趋势。我国政府对于社会文教的财政投入是有正面效应的。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更应该增加人力资本的支出、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其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而对于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笔者认为应作为在建项目的后续资金,而不应再增加对新项目的投资,因为这会导致盲目的重复建设。总的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二)相关的政策建议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明了的结论:第一,财政支出的增长对G D P 的增长具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是影响的力度不大。如当财政支出增长1%时,G D P 最大仅增长0.0092% 。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我国财政支出占G D P 的比重较小所致。第二,不同种类的支出对G D P 的影响轨迹各不相同,有的呈正弦波,有的呈驼峰波,但起初都是正向影响。并且,累计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其中,累积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教费支出,中期达到0.0211,长期达到0.0165。然后依次是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等。根据以上结论,笔者认为,要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努力提高“ 两个比重”,为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财政支出对G D P 的影响力度。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体来说,就是在继续保持目前的经济建设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的同时,要加大对教育、科研等的投入, 逐步减少对行政支出、财政补贴及其他支出。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 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