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万中枢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12期

【关键词】 特殊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22—01 一、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发展不平衡。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灾后重建整体搬迁,办学规模扩大,办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在原办学的基础上,又适时开办了视障、智障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天水市五县的特殊教育发展差别较大,有的已开办10余年,有的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发展不够,使区域内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难以实现就近入学。

2. 师资力量不足。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很大一部分是从普通学校调入或事业单位招考而来,没有经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特殊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着特殊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县上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多数未能按每班4名教职工的编制配备教师,在数量上也远不能满足教育管理要求。

3. 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全市虽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补助标准,但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水、电、暖等办公费用大,残疾学生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一个百人以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的办公经费仍很难维持运转。

4. 随班就读“主体”落实不力。经国务院同意,2017年7月17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指出,“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而我市的特殊教育总是呈现以特教学校为“主体”,适龄残疾儿童的就学主要靠特教学校,这样就导致了大多数适龄残疾儿童不能就近入学。同时,也弱化了随班就读工作,使得多数随班就读成了“随班就坐”或“随班就混”。

5. 办学质量和水平差异大。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时间较长,办学规模较大,专业教师较多,办学质量和水平相对较好。而县上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办学规模小,办学结构单一。有的只能承担听障教育,有的虽然也招收了智障学生,或个别视障学生,但办学的水平和质量较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