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赏识教育的效果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赏识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陈文,徐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食品学院 海南 三亚572200

摘要:赏识教育,顾名思义,通过欣赏与赞扬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以达到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常伴随有较多困扰。赏识教育对该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展示我们这次对赏识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高校弱势群体 效果研究 一、赏识教育的起源

首先,赏识教育并不是当代才兴起的概念。”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语出《礼记·学记》。这是我国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教育专著。”赏“即欣赏、赞扬的意思。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日本的铃木镇一、我国的教育家周弘都是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者。它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方法之一。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花苞心态”调整了无数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态”,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全纳思维”、“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幸福、美满。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二、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某种程度上可以用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主要成就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ecurity needs)、归属与爱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自尊需要(respect & 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前两者我们可以概括为生理需要,接下来的两个需要是精神需要。当这两者为学生满足后,学生转而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承担自己被赋予的角色任务。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欣赏与赞扬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以达

到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指教师发现并欣赏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使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主动谋求更高更远的发展。赏识教育用”赏识法“,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努力向着指导教师的教学目标发展。赏识教育是指导教师从各方面发现欣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关注和栽培,让学生的长项得以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的困境

1、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容乐观。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的一个首要困境是经济状况差。数据显示,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家庭困难,没有能力承担大学里的学费开支。有近一半的学生需要向国家贷款来完成学业。尽管他们有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制度的帮助,也还是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全部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学生为自己的学费开支所苦。这些学生的生活费仅能满足他们基本的温饱,除此之外所剩的钱几乎没有,对自己的花销必须要思来想去,去参加学习之外的社交活动更是遥不可及。更有部分学生甚至不能满足自己的温饱。令人心酸。经济上的困境已经让他们身心俱疲,他们错过了很多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如今,读大学并不是仅仅学习知识,更是发展自己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阶段。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却陷于经济困境中,左右掣肘,不得不放弃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2、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的抗压能力差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不但在经济上面临困境,他们的心理状态也令人担忧。正是由于经济面临困境,这些学生的抗压能力都令人惊讶的偏低,他们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甚为敏感。当遇到打击时,显得极为脆弱。他们不会主动向教师和同学提出看法,也很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他们共同表现为很固执。正是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对所处社会和现实状况不能有很好的认识。更表现为对他人的建议充耳不闻,不能客观理性的接纳周围的人和物。对自己的人生想的太过理想化。当发现事情进展的并不是像他们所预料的那样时,他们会对生活充满失望,满眼的灰色,内心充满不满,甚至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仇视心理。再者就是社交关系差,因为他们的经历所产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很少会主动与他人对话,在社交中表现为被动接受的那一方,所以通常为其他同学所排斥。这种性格是孤僻的,他们过着孤独的生活,独来独往的生活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给人的感觉是孤独和冷漠,较容易和其他人产生分歧。

3、知识面狭隘,个人综合素质千差万别

因为从小的经济状况不好,再加之父母老师自小的谆谆告诫,他们都把升上好学校学

好知识当作通往自己成功人生的道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了他们大学生活从始至终的真实写照。当遇到学习之外的事的时候,他们会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特别是当他们错过了很多人际交往的时候,他们的社交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达不到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家庭。他们比起城里的同学们接触社会的机会本来就少,在读大学期间就应该多参加这样的社交活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因素,他们选择了不去参加这些活动。有时候抉择是很难做的,却又不得不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待他们踏出大学的校门,他们发现自己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发现自己拼命学习的知识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能帮助自己。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增加了他们适应社会的难度,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赏识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中的效果

1、赏识教育以尊重和信任为原则,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和外界条件的限制,都存在着不如别人的思想,就是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时候赏识教育的进行,使得赏识教育变成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沟通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灵和精神。它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靠近。因为做老师的尊重了学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善意,此时他选择敞开自己的心扉。他就把老师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朋友,他会与你开诚布公地交流,此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了。开展赏识教育的要点首先是信任。正如有多位国内外教育家把”信任学生“当作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一个老师要想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尊重、信赖学生,反过来学生也能在情感上面接受你,这是很关键的一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一切交往最扎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像朋友之间。这样一来,老师更容易地找到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的问题所在,能更有效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解决问题。而当学生在知道你尊重并信任他时,学生就理解了你的批评是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你的表扬是让他再接再厉和更上一层楼。因为教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进行了赏识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师生之间达到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进行思想爱国教育就更容易了。教师是祖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天职是育人,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育人放在首位,以育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培养人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

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一个好的教师,要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要宽容学生,不讽刺挖苦犯了错误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给学生以自尊,这种自尊就会变成学生上进的动力。

2、赏识教育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开展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自信心,唤醒了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创新意识。在赏识教育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内心会进行自我暗示,调动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自发朝着老师为他制定的目标发展,这样教师就成功开展了这一进行着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对此深信不疑,而开展赏识教育,表扬和鼓励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对他们自信心的建立产生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实,是人谁不想受表扬,谁有没有半点优点呢?表扬对教师、学生来说,就如同三伏天盼甘露。对部下、学生多些表扬又何妨?与表扬相对应的是“批评”,古人有“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等“育子七不责”之说,可见使用批评要慎之又慎。现代管理学有个原则,对部下与其纠正缺点地一味批评,倒不如表扬优点。这样使人有被肯定的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工作激情,对领导也更尊敬,干群关系会更密切,部下会在不知不觉中扬长避短,改正不足。恰当的、真诚的表扬会深入人心、难以忘怀,尤其对年轻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3、赏识教育发现了弱势群体的优点,因材施教地开展了教育

生活中还有很多美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潜力股。因为赏识教育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给予了赞扬,给予了关注,这让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渐渐在接受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自信。相信在今后的旅程中,他们会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属于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成功。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属于他的闪光点,培养它,促进它。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而浪费自己的天赋是相当可耻的。通过赏识教育,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弱势群体明白了浪费天赋是可耻的一件事。这是相当有意义的。正现代教育确立了人人都是有用 之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普遍人才观。教师\因材施教\就是要分析每个个体的材质,挖掘其巨大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够人尽其才。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师职 业的基本责任所在。启发诱导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其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式,提倡导学式,反对注入式。教师要掌 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注意适时而教,对各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对那些肯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