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习题(含答案及文章翻译)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习题(含答案及文章翻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言文整体阅读习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裈(kūn):裤子。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是( ) ①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②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③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④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⑤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⑥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排除①②⑥句。①为赵绰因明智和有才干而见知升迁。②为赵绰汇报案情时表现得严肃刚正,未表现出“公正”之意。⑥为赵绰强调自己职责的自谦之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无常,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答案】B 【解析】“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应为“如果再见到什么情况及听到什么说法”即“若再有所见所闻”之意

【参考译文】

赵绰字士倬,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为为官谦逊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任了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了录事参军。

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每次向朝廷上报案情,都表现得严肃刚直,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皇上因为偷盗抢掠难以禁止,将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如果你再见到什么情况或听到什么意见,应当多多地说说。”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俗说这样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要将他处以斩刑。赵绰说:“依据法律,辛亶不应该定为死罪,我不敢奉旨。”皇上大怒说:“你是只顾怜惜辛亶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让左仆射高颎将赵绰处斩。赵绰说:“陛下宁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皇上派人问赵绰说:“你终究打算如何?”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惜自己的生命。”文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好久才下令释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并鼓励了他,并且赏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当时皇上严禁使用劣质铜钱,有两个人在市场上用劣质铜钱换好钱,巡逻的将士逮住了他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下令将他们全部处以斩刑。赵绰进谏说:“这两个人只该判处杖刑,处死他们不合乎法律。”皇上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皇上说:“一个人想撼动大树却撼动不了,就应该退下。”赵绰说:“我希望感动皇上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皇上又说:“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吗?”赵绰一边下拜,一边更加向前,皇上呵斥他,他也不肯退下。皇上只好退回后殿。书侍御史柳彧又上奏极力劝谏,皇上这才接受了。皇上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常请他到宫中去议事,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同坐,皇上就叫赵绰也坐下,和他评议朝政的得失。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苏威》)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威深得高祖器重的一组是( ) ①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②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③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④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⑤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⑥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排除⑤⑥。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当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力主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了错,但并没有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答案】D

【解析】“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应为“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得罪,现代汉语意为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古代汉语意为获罪。

(3)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

【参考译文】C

苏威字无畏,京兆府万年县人。高熲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任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凭着你具有的一人抵得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皇宫中用白银制作的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都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刚直地上奏章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用什么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考虑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的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错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式样,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互相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诐:(bì)不正,邪僻。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排除①⑥,①为学识修养,⑥为为政之道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以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着,不为挫折屈服。相州民风不纯,民众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很为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答案】C

【解析】任相州刺史是惩恶和教化兼施,而任岐州刺史则是以静镇之,并非始终;皇帝的赏识也是任职岐州时事。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品格(气概),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泛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有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到了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命彦光担任岐州刺史。开皇二年,皇上驾临岐州,很赏识彦光的才能。几年之后,彦光调任相州刺史。彦光以前在岐州任刺史时,那儿的民风很质朴,彦光用为政安定的方式来治理,使得一郡的风俗人心都受到了教育感化。等到到了相州,依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治理。相州治所邺都的民风不纯,民众大多善变而狡诈,他们对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以理教来感化教育世俗人心。皇上听到了这个歌谣就责备了彦光,最终因此罪名而被免官。一年多以后,被任命为赵州刺史,彦光对皇帝说:“请求再任命我为相州刺史,我将改变方法,期望能有办法来改变那儿的民风,来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再次任命他为相州刺史。相州的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前来的,没有不嘲笑他的。彦光一到任,就揭发隐匿的奸邪之徒及其罪行,就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当初,北齐灭亡之后,世族士绅和读书人大多迁居关内,只有工匠、商贩和乐户人家迁居在州城的外城一带,因此民风险恶邪僻,无端地编造歌谣诽谤,控告官员,频繁地挑起许多事端。彦光想要革除这种弊端,就用俸禄召请了山东的儒学大师,在每个乡里建立学校,不是圣贤的学说不准教授。从此民众都能够铭记自励,民风大有改变。有一个滏阳人焦通,性好酗酒,在对待父母的礼法上有过错,被堂弟告发。彦光并没有处置他,而是把他带到州中的学校,让他在孔子庙里参观。焦通于是就受到了感化而醒悟,又难过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就教训他,让他明白道理之后就让他回家了。后来焦通改正了过错,磨砺自己的品行,最终成为了有善行的士人。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官吏民众都被他感化而爱戴他,相互之间都没有了争执。

【注】诐:(bì)不正,邪僻。《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置南北市,为营以舍军,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循吏》)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韦丹大行仁化的一组是() ①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