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期末测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农业气象学期末测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农业气象学2017-2018期末测试卷

一、 名词解释:

1. 绝对黑体:如果一种物体,它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将辐射到它表面上的

任何波长的能量全部吸收,这种物体称为···

2. 太阳常数:地球大气上界,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垂直于太阳平行光

线,单位时间穿过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

3. 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

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4. 气象学: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总结其发生发展变

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对未来天气作预测预报的科学。 5. 干洁大气:指的是去除水分及固液态杂质的大气常定成分 6.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7.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时间受到白天与黑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

其时间长度的影响,这种现象称植物的~

8. 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温度和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9. 对流:空气的垂直运动成为对流。

10. 平流:指空气的水平方向运动或其运动的水平分量。

11.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12. 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

总称。

13.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数

14. 辐射雾:由于地面和近地层空气辐射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

形成。

15. 大气环流:地球表面各种规模(尺度)的空气运动总体表现称~ 16. 下垫面:啊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

面。

17.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18.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 19.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0. 饱和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21. 等高面:空间位势高度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2. 等高线:一组等高面与同一等压面形成一组交线,每根交线为一等高

线。

23. 等压面:空间大气压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4. 鞍形场:两高两低气压系统相对形成的特殊气压系统

二、 填空题:

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氧)、(二氧化碳) 和(氩)。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夏天比冬天(低) 。

5.(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温度)的垂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200)千米。

15.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16.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0°)

19.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减小)。 20.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偏北)。 21.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长)。

22.在太阳直射北纬 10°时,北半球纬度高于(80°)的北极地区就出现

极昼。

23.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时间逐渐(延长)。

24.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减慢)。

25.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短)。

26.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增加)。 27.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多)。

28.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地面与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29.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30.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日出前后)时。陆地年变化是最热月在(7),最冷月在(1)月。

31.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推迟)。

32.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大)。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大)。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大),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大)。

36.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 (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空气入侵) 而造成。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之交)季节。

38.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大)。 39.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最大),气温(其次),水温(最小)。 42.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少)。 43.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水层厚度)。 44.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

45.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

46.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100%)。

48.季风以(年)为周期,海陆风以(日)为周期,且海风(强于)陆风。

三、 判断题:

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错】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错】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错】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8.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错】

9.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10.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 90°。【错】 11.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12.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错】 13.光合有效辐射只是生理辐射的一部分。

14.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错】 15.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16.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错】

17.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值,所以气温较高。【错】 18.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错】

19.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20.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21.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23.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错】

24.日平均气温大于5℃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错】 2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26.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错】

27.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错】

28.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错】 29.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错】 30.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错】

31.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错】

32.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33.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34.在赤道和极地都存在有地转偏向力,但赤道上没有惯性离心力。【错】

35.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错】

36.高大山体的迎风坡,云雾往往比背风坡多。

37.当空气作绝热上升运动时,气温要逐渐升高,气流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坡下沉,气温将下降。【错】

38.在山区的山谷风,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

39.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错】 40.海陆风以日为周期,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相反。 41.夏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太平洋高压和阿留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