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后危机时代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文献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献综述

后危机时代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1 国外研究综述

1.1 加工贸易内涵的研究

随着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加工贸易应运而生,在性质上有较多的“水平分工”成分。Robert J.Carbaugh(1998)指出,加工贸易方式是国际水平分工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Daniel M.bernhofen(1999)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很多国家将利用加工贸易这一形式来参与国际分工。Howard Chao(2003)也指出,发展中国家通过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而发展加工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是一种初级的“水平分工”模式,而目前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则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水平分工。

1.2 全球价值链角度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从产业结构转移以及产业链升级的角度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Willian Arthur lewis(1995)认为,引起世纪六十年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几乎为零,而工业的增长速度又前所未有地引致非熟练劳动力的不足在产业转移研究方面。

Gibbon(2001)通过全球商品链理论指出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方式,OEM企业可以从购买者技术溢出中获益而成为行业内的主要供货商,这些供货商又可以将生产过程中附加值低的部分转移给其它企业。

Sturgeon(2002)认为从组织规模、地理分布和生产性主体三个维度可以更清晰地界定全球价值链。从组织规模看,全球价值链包括参与了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性活动的全部主体;从地理分布来看,全球价值链必须具有全球性;从参与的主体看,有一体化企业、零售商、领导厂商、交钥匙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

Humphrey、Schmitz 和Gereffi等对全球价值链进行了实证研究,逐渐形成

1

了全球价值链治理学说。Humphrey和Schmitz (2002)根据全球价值链组织结构的特点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划分为网络型,等级型,准等级型和市场关系型四种治理模式,认为价值链的治理就是通过价值链中公司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实现价值链内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环节间的非市场化协调,他们还将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分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四种方式。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则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分为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等级制五种模式。

2 国内研究综述

2.1 加工贸易内涵的研究

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理论界关于加工贸易内涵的研究主要从国际分工这个角度来展开的:

潘永源(1999)指目前我国海关将所有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来料、进料加工统称为加工贸易。其特点是两头在外,不挤占国内原料和市场。

童西琳(2001)经济全球化使得各种产品的生产已不再只是单纯地依靠一国的技术和资源,而必须通过各国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各国为了有效地配置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就必须要参与国际分工,这使得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生产的国际化日益扩大。而加工贸易正是这种国际分工的具体体现。

邵祥林(2001)认为,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

白斌(2004)加工贸易实质上就是各国在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上开展国际分工,并根据各自的生产环节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增值的活动。

张蕴如(2003)等也曾就加工贸易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他们指出,全球范围市场竞争能力的加剧导致国际间产业分工更加深入细化,国际分工已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步演变为产业内、产品内分工。

冯博(2003)加工贸易的本质内涵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独特方式,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2.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由吴仪(2002)首先提出的,她在全国加工贸易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时机与条件日趋成熟,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多年的经济发展基础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国在全球和产要素优化生殖细胞和产业转移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内部条件。

王子先、杨正位(2004)指出,加工贸易会逐步实现从产业、技术到发展模式的升级转型。日本、台湾地区、韩国等都经历了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不断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升级,并逐步培育自有品牌、自主技术和市场营销能力的过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客观上已经进入到一个需要加速转型升级的阶段。

张俊民、杨慧(2005)认为,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需要,是适应国际产业转移新形势的需要。

隆国强(2008)认为,必须将加工贸易放到国际生产分工新格局和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转变之下加以考察,才能准确把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真正内涵。资本与劳动力的可流动性,会导致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资本回报率的差异主要反映的是人力构成的差异。其价值曲线是一条很平缓的“U”型曲线(即微笑曲线)。在以往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的开放战略中,加工贸易居功甚伟。随着我国开放战略的重大调整,加工贸易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转型升级。

黄智杰(2009)指出,企业为何要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无外乎有以下原因:一是产品在市场遭遇竞争伙伴的冲击,成本加大。二是遭遇市场萎缩和原材料供应发生变化。这两项转型升级,是被动的。三是企业在主动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等级,按照企业发展规划,有计划进行产品升级模式,目的是在竞争中寻找新的地位。

2.3 加工贸易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国内学者对近二十年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加工贸易课题组(2000)论述道,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相当大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较低,部分产品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也不高,特别是一些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鹿朋

3

(2005)认为,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号产品为主,而高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国内生产链太短,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易受到反倾销待遇。

王晓红(2010)认为,加工贸易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我国加工贸易大部分还停留在“贴牌生产”,部分高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出口也存在加工过程短暂、增值不高的问题,核心技术、设计、关键零部件、品牌等被跨国公司控制。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自主营销渠道和网络、产品附加值低,是导致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2.4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国内学者在对全国加工贸易和浙江省加工贸易研究过程中,也认为应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要扩大加工贸易活动的领域,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逐步取消内外销比例限制;加工贸易的主体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要逐步向国内企业转变,提升“世界加工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功能,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张燕生,2004;姚娜,2008)。

要大力推动加工贸易更多地进入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领域,尽快从OEM发展为OBM,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为制造工序提供设计服务。另一个层面是与制造有关的国际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张汉东,2006;沈玉良,2009)。

实现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入手:第一,政府层面。浙江省内各级政府要在构建高效的加工贸易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并实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制定专门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实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补贴政策,鼓励省内有竞争力的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更高层次的合作配套,为加工贸易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政策引导与扶持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行业层面。建立产业评估机制,促进省内配套产业发展,延长加工贸易在省内的制造环节,全面提高加工贸易对浙江省相关产业的外部收益。第三,企业层面。民营企业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加工装配出口,积极培育成为浙江省的加工贸易主体。省内加工贸易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贸易,注重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内资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的分工、交换和竞争,以占据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地位(杨志龙,2009;樊胜利,林爱媚,2009)。

4

3 简要评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加工贸易本质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可以得出:加工贸易是一种以比较成本及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体现产业内贸易特点的、在国际分工深化过程中的、体现了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跨国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之初是建立在传统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基础上的,虽然这些理论站在发展中国家角度的研究极少,但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是有着宝贵的启示。

加工贸易在浙江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后危机时代走上了一条艰难发展的道路。浙江加工贸易产业层次不高,产品档次较低,政策引导力量不足,相关的物流配套服务不完备成为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的瓶颈。浙江省必须但必须有转换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在主流的国际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使浙江的加工贸易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白斌.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2]隆国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探讨[J].国际贸易,2008(12).

[3]鹿朋.对中国加工贸易面临的压力及转型方向分析[J].山东经济,2008(6). [4]潘永源.加工贸易之我见[J].经济学动态,1999(8).

[5]童西琳.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出路[J].华东经济管理,2001(1).

[6]王子先,杨正位,宋刚.促进落地生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方向[J].国际贸易,2004(2).

[7]张蕴如.产业结构开放式产业结构升级与加工贸易的互动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3(10).

[8]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加工贸易课题组.迈向市场经济的前沿——加工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作用的评价[J].国际贸易,2009(9).

[9]隆国强.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新战略——基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分析[J].国际商务,2007(7).

[10]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1]孙媛媛.我国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12]杨志龙.浙江加工贸易发展状况及转型升级[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13]樊胜利,林爱媚.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9(7). [14]顾建清.中国加工贸易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