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各省区中考真题—精选文言文阅读汇编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5各省区中考真题—精选文言文阅读汇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3. (2015?鄂州中考)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 (2)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3)玮侦虏兵去已远 离开

13

(4)玮又使人谕之 派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

14. (2015·漳州中考)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或谓惠子曰( 有人 ) (2)非梧桐不止(栖息 ) .. (3)是商贾之人也( 这 ) (4)递辞平原君而去(离开) ..

【点拨:要结合语境释义。第(1)句中的“或”的意思是“有人”,不可释为“有的”;第(2)句中的“止”不要误解为“停止”;第(3)句中的“是”为指示代词;第(4)句中的“去”不要按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食”的意思分别为:吃;同“饲”,喂养;C项中两个加点的“患”的意思分别为:忧患;担心;D项中两个加点的“而”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的连词,着;表转折的连词,却。】 3.翻译下面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14

【点拨:第(1)句中的“相”是名词用作动词,“当宰相”;第(2)句中“以”译为“用”,“为”可译为“向”或“给”。】 4.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鵷鵮”( 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点拨:第(1)题可从【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对待名利的角度分析。第(2)题中的从二者的语言分析各自表明意趣的方法。】

附译文:

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款待他,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向鲁仲连祝福,鲁仲连笑着说:“天下之士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排解纷乱而不收取任何报酬,如果说收取报酬,那就和买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鲁仲连不忍心做这样的事。”于是辞别平原君而离开赵国,终身不再露面。

15. (2015?黄冈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24.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规模) (2)或异二者之为(不同,不同于)

(3)众客和之如响(应和,同意) (4)中坐有献鱼雁者(同“座”,座位) 2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B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15

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2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16. (2015?郴州中考) 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2)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3)长烟一空(全) (4)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 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