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常:新媒体时代的国学经典出版-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变与常:新媒体时代的国学经典出版-精选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务。首先推出的名家演播版,利用二维码技术,在文本的基础上加入音频和视频,契合当下的听书潮流和微视频潮流,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2016年9月,中州古籍出版社运用MPR(multimedia print reader,多媒体印刷读物)技术,推出国际首部ISLI/MPR出版物《古文观止》,实现纸质出版物的有声听读,满足读者通过视听多感官,抽象化、具象化、全方位获取信息的需求,开启了将中国优秀经典读本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由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到现代融合出版的探索与思考。以此为契机,中原大地传媒计划将中华经典进行数字化立体开发,构建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的国学经典数据库[5]。及至今年,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成为技术领域的热议话题[6]。当前的VR技术主要用于展示图书形象、演示书中案例、预约参与实验与播放虚拟动画等,以提升读者阅读的兴趣,应用于图书出版仍存在一些困难[7]。但业界仍相信,“VR+图书”的爆发之年即将来临[8]。至于借助新媒体在出版营销方面的探索,更是创意迭出。从总体上来看,从纸质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到MPR,从电子书1.0到3.0,国学经典出版没有错过任何一波技术进步潮流。 对于出版业来说,内容永远是其核心与灵魂。关于新媒体之新,当下有全媒体、富媒体的定义,内涵大同小异,其实都是同一内容基于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网页等媒介的“一次创建,多次使用”,由不同终端(计算机、移动终

端、手持阅读器等)呈现出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全媒体强调终端载体的种类齐全,富媒体强调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其基础与命脉都在于内容。在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的新媒体时代,如何扬长避短、“以静制动”,开发与建设内容资源,而不是追赶技术潮流,已然成为当下出版业的共识。2015年10月16日在“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贵阳)举行的“国学出版的现状与未来高端对话”活动中,多位专家提及,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古籍整理方式、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古籍、数字产品质量堪忧,但出版的本质和基本功能没有变,通过内容的规划与实施、版权的规划与使用、产品的自主开发与合作,才能走出持续发展的综合转型之路[9]。对于逐渐升温的VR技术,业界多有提醒:VR技术只是辅助性的手段与载体,好的内容才是核心,出版业应加大对VR、AR内容制作的投入[10]。2016年,新世相与果麦文化“历时三年修订、制作”,联合推出青春版《红楼梦》(三秦出版社)。该版本为了契合当代城市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改变正统装帧风格,借鉴水墨艺术,采用国际通行的口袋书文库版开本;随书推出“红楼”APP,包含在线辅助阅读工具、在线资料检索和“万人读红楼”社区等功能,将客户端软件与营销发行结合在一起,可谓一个创意出版的生动案例[11]。但其仍引发大量读者的争论与质疑,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容建设与其“《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的过度炒作相去甚远。出版产业,本质在于内容提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

兴媒体融合,“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12]。

三、定位:充分考量不同新媒体的特性

拥抱新媒体,是国学经典在数字时代浴火重生的必然选择。但涵盖所有数字化媒介形式的新媒体,并不具有普适性。考量国学出版的不同类型,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进行不同路径、不同定位的开发,才能真正将国学出版带入新生的境地。

以专业国学出版与大众国学出版而论,功能各有不同,分别偏重服务于专业性研究与大众化知识传播、娱乐。如以古籍整理与学术著作出版立足的中华书局,因其面向读者群的类别和知识文化结构相对固定,其历时6年打造的中华经典古籍库,服务于图书馆、大学等科研机构、集团性客户,堪称利用新媒体传播与开发国学出版资源的经典产品,嘉惠学林,功德无量。在此基础上,中华书局致力于建设移动数据库,客户可通过“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微信专业版在线检索查询。这种强化用户的交互性体验、提升普通读者用户参与感的做法,顺应移动阅读成为数字阅读主要发展方向的趋势,以一种新型服务满足大众个性化、定制化学习国学知识的需求。

充分考量不同新媒体的特性服务国学出版,还体现在对于同一种技术,要注重出版类型适应性的问题。以MPR为例,这种通过终端电子设备识读,使印刷内容和与之关联的多媒体(文字、

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内容能够同步呈现的出版物,具有任意点读、即时发声的特点,适合童书、侦探悬疑类读物,以及语言、音乐类教材教辅、词典等[13]。以其进行国学出版开发,至今仍有待于探索。在MPR注册中心检索可知,目前已有MPR出版物4213种,制作中有548种,大多数是少儿与助学读物;国学出版物,即使有古诗词诵读等相关主题,也多是少儿读物。再如VR技术,因其具有在沉浸性中感受“立体+真实”、在交互性中体验接触式阅读、在想象性中拓展认知的深度与广度等特点,更适用于少儿科普、冒险探索题材图书。如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与北京易视互动传媒科技XX公司合作出版的国内第一部少儿科普类VR图书“大开眼界 恐龙世界大冒险”丛书,以及吉林出版集团全力打造的创造“立体派融媒体互动阅读新体验”的少儿科普百科图书[14]。“VR+ 图书”,尤其要注意其“适与合”,“热度急升更要保持理性”[15]。一拥而上,不仅无益于已经泛化、娱乐化的国学出版,而且可能流于概念炒作,遭遇新媒体与国学经典“两张皮”的尴尬。根据不同对象运用新媒体技术,才能开发出真正有新意的国学出版物。如王兆鹏教授主持设计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用一张中国地图呈现135位唐宋诗词名家一生的行迹;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项目,发布敦煌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全景漫游;“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推广”项目,从20余种古乐谱文献中辑录了原汁原味的古人歌诗曲调,保存、传承当代吟诵大家的吟诵曲调,

促进了古代音乐重返现代生活[16]。这些文化创意产品,才是新媒体与传统国学真正的结合与新生。

近年,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中大量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值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领悟”;国家大力推行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书香社会”的战略布局;中共中央?k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近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媒体方面,国家不断加大对MPR、VR等技术的扶持,倡导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创新。如今,无论是社会舆论、文化传承还是技术传播,都为国学经典出版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用新媒体传播包括国学在内的优秀文化IP,推进国学与全媒体深度融合,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并且对出版业恒常的价值葆有初心,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给国学经典出版真正带来新生。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