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二章 4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二章 4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识记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会分析解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气温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与人类关系 最为密切 适合飞机飞行 人造卫星等在此层运行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

①选择性吸收:绝大部分紫外光被臭氧层吸收;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②反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 ③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不同辐射类型比较 序号 ① ② ③ ④ 辐射名称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长波辐射 辐射类型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辐射方向 射向地面 射向大气和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作用 地面的直接热源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 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云层增厚、湿度增大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地面辐射越强。 (2)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越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地面辐射越弱。

(3)气象因素: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显然会影响到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一、判断题

1.对流层的厚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 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3.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

4.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地表辐射也就越强。( ) 5.太阳辐射中的紫外光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 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 ③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 A.①③ C.②③ 答案:B

7.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④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B.②④ D.①④

A.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B.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答案:C

8.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为( ) A.日出前后 C.午后2时左右 答案:C

9.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少 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 C.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少

D.地面吸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解析:选B。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距地面越远,大气得到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因而气温低。

大气的垂直分层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见教材P43图2-23)。 (1)地球大气主要分哪几层?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提示:(1)地球大气从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的气温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则逐渐升高。 (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几乎都是在对流层中进行的。

(4)平流层的气温下低上高,空气难以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飞行不会上下颠簸;平流层水汽和尘埃少,天气晴朗少变,能见度好,利于飞机飞行。

【核心归纳】

B.子夜 D.正午

根据大气温度、密度等物理特征的差异,大气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个层次,其主要特征列表如下:

大气 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 原因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靠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光增温 自下而高空有氧原子吸收太阳辐射 上先对流后平流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稳定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对流运动显著 复杂多变 空气 运动 天气 现象 与人类的关系 低纬17~18 km,随高度增加而递对流层 中纬10~12 km,减,大约每升高100 高纬8~9 km m,气温降低0.6 ℃ 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 km 小,30 km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 000~3 000 km 起初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后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光,成为人类生存环晴朗 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80~500 km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高层 大气 少变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下列关于Ⅰ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度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