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

地质勘查成果最终集中体现到所探获的资源储量上,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床潜在经济价值和矿山开发建设的最重要依据,其可靠性对矿山开发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而资源储量估算的过程正确与否和工作精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

可靠性。所以,资源储量估算的全过程必须正确无误。

1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1)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探矿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

的要求。

2)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

工业指标正确圈定矿体的前提下进行。

3)根据矿床资源储量的分类结果,按矿体、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当选(冶)试验证实矿石性质差异大,有可能进行分采、分选时,应考虑分矿石类型进行估

算]和块段分别估算各矿体及矿床的矿石量、金属量和平均品位。 4)矿床中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发育时,应分别估算资源储量。混合带不

发育时,可视实际情况将其划入氧化带或原生带进行估算。 5)达到工业要求的共生组分,应分别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6)资源储量的单位按各矿种规范的要求确定。

通常情况下,一般矿产矿石量单位为万吨,金属量为吨,伴生稀贵金属的金属量为千克;独立或共生金及稀贵金属矿石量单位为吨,金属量为千克。一般矿产的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计,金、银及稀贵金属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1O×

-6

)计。

7)估算资源储量时,应扣除截至勘查工作结束时采空区的资源储量。永久性

建筑物等压覆的资源储量应予说明。

8)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赋存状态、勘查工程的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对估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正确性一般应进行检验,可

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块段或矿体,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估算。

9)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时,所用的软件应是国家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评审认可,或是工业部门长期实际应用中证实是可行的软件。 资源储量估算应在品位数据结构分析、区域化变量的变异函数研究、正确确

定资源储量估值参数及选择估值方法的条件下进行。

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的平面范围如起止剖面线或拐点坐标,垂向范围如起止标高或埋藏深度;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体数和矿体号。估算范围超出矿权范围

的,应分矿权证内、证外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3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矿床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工业指标既要考虑能圈定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又涉及到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一定要符合矿床的实际情况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其确定方法基本

上有四种:

1)继承法

如果矿床曾经进行过勘查,已有有关部门批准或下达的工业指标,该工业指标也适应矿床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可直接引用。但应说明该工业指标来源的文

件名称、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单位。

2)类比法

如果矿床邻近有同类型可类比的矿床(山),可使用该矿床(山)的工业指标,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储量。类比时要考虑矿床内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等)和外部建设条件的一致性或相近性。类比法确定的工业指标与一般工业指标一致时,可不报批。否则,要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3)一般法一般情况下,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或相应矿种勘查规范建议的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中选取。取值范围不能超出一般工业指标的浮动范围,具体指标根据矿床的实际情况确定。矿床内、外部条件好时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这样确定的工业指标不需要详细论证,也不需要报批,程序简便。该方法一般适应

于普查和预查阶段,详查和勘探阶段也可以用。

4)论证法

在详查、勘探阶段,一般应结合矿床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该矿床合理的工业指标,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

储量的依据。工业指标论证应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质的单位完成。

4 矿体的圈定和外推原则

1)矿体圈定

在单工程中根据矿床工业指标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等于或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无矿样品作为夹石圈出,当平均品位和真厚度达到工业要求时即为矿体;当矿体的真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指标时,也可作为矿体。圈定矿体时,单工程中若遇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矿时,当其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可以带入矿体;当其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时,不应带入矿体,而应单独圈出作为低品位矿。总的原则是:对于厚大且又能连片的低品位矿应单独圈出;对于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低品位矿无需单独圈出,而应圈入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但投资者另有要求的则从

其要求。 2)矿体连接

应先连接控制矿体的地质现象界线,然后根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矿体的连接一般采用直线,在充分掌握矿体的形态特征时,可用自然曲线连接,

但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中的最大见矿厚度。

3)矿体外推

矿体的外推是指矿体在剖面(倾斜)和平面(走向)上的推断。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上矿体的资源储量估算边界只能根据剖面图和平面图来确定。在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当无规律可循时,矿体有限外推,按实际控制网度的二分之一尖状外推或四分之一板状外推;当矿体边部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矿化时,可作三分之一尖状外推或三分之一板状外推。矿体无限外推,应视矿体稳定程度和周围工程控制程度而定,最大外推距离不得超过

一个相应勘查网度的工程间距;当已经证实矿体是小矿体群时,其无限外推的长度不能大于矿体已知的长度和延深。采用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矿体时不得外

推,但普遍以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的薄脉型矿体除外。

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只能用工程实际圈定,不能外推;控制的资源储量可以外推推断的资源量,探矿工程圈定的推断的资源量可以外推预测的资源量;资源储量不能连续外推,如控制的资源储量外推的推断的资源量,不能再外推预

测的资源量。

5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在估算方法的选择上,能用简单方法的就不要用复杂方法。常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有两大类:传统方法和地质统计学方法。

5.1 传统方法

实际上就是几何图形法,是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形态简单、矿化均一的矿体是很有效的。这种方法是将矿体空间形态分割成多个较简单的几何形态,将矿石组分均一化,估算矿体的体积、平均体积质量(体重)、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其特点是直观明了,但估算过程的图、表

较为繁多。

常用的传统方法有剖面法和块段法,其次有算术平均法、最近地区法、等直

线法、等高线法、统计法、直线法、综合法等。

下面重点介绍剖面法和块段法

1)剖面法:也叫断面法。适应于各种地质特征的矿床,特别是矿体厚度较大或厚度变化大、构造复杂,因断层分割重叠或矿体成褶曲状态,矿体形态复杂或变化较大以及矿体沿厚度方向划分为若干品级或矿石类型的矿床。在勘查方法上适用于探矿工程沿垂直剖面线或水平断面布置、且见矿位置偏离剖面线或水平断

面距离不太大(小于或等于相应资源类型工程间距的四分之一)的矿床。 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直接图件是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或中段平面图。主要参数有单工程穿矿厚度和平均品位,剖面或中段面积上的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