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案一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案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敕勒川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学生识记“寺”字)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师生合作,读出这首五言诗的独特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 (一)学习第一、二行。

1. 随文溯源学习“危”

字,知道“危”的本义是表示人在山巅或高崖,站

在高处而恐惧。引申为恐惧,又引申为高。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体会 “楼高”。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导朗读,将“高”字读得响亮,突出“楼很高”的感觉。

②摘星辰。想象说话。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这是多么神奇的想

象啊!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学习第三、四行。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来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出示三、四行,学习“惊、恐”,读准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诗歌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里面住着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高声语”“天上人”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问答读。

师:看这寺庙里的高楼,多高啊! 生:危楼高百尺。 师:甚至高到什么程度? 生:手可摘星辰。

师:安静的夜晚,繁星满天,站在这样的高楼上,诗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声语。

师:为什么? 生:恐惊天上人。

2.师生承接读。

师:危楼——生:高百尺, 师:手可——生:摘星辰。 师:不敢——生:高声语, 师:恐惊——生:天上人。 3.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4.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学生评价,师相机点评。 5.看课文插图背诵。

6.播放古筝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这样合作读虽简单,但一直在变换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保持了诗的整体性,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本身蕴含的音韵之美。】

四、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大胆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板书)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与众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危、惊、敢”整体观察。 2.出示“危”,看清结构(半包围),强调第二笔是横钩,第五笔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后,学生观察并书空。

3.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练习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名学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字例,纠正;学生再次连写。

【设计意图:师生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六、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业:1.背诵《夜宿山寺》,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危楼高百尺,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2.诵读《登飞来峰》,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百尺, 摘星辰。 楼高 不敢语,

惊天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谈感受。

2.我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时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指导“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示范读带读;师生合作读。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1.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辽阔的天空,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诗中哪几行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学生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结合课件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体会“穹庐、笼盖”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这个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磨坊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后两行诗。

(1)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诵读体会。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拜拜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 (2)反复诵读。

(3)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闭目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色,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承接读。

(2)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师: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生:敕勒川,阴山下, 师: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师: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生:天苍苍,野茫茫, 师: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3)看课文插图背诵。

(4)播放马头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四、延伸阅读老舍写的《草原》片段。 五、指导书写“阴、似、野、苍、忙、茫。

作业:

1.背诵《敕勒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古诗抄写在上面。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接下来,理解诗题“夜宿山寺”,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去理解其中的诗句,这首诗浅显易懂,除了几个学生对“危楼”的“危”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的写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歌,本节教案我精心组织,认真搜集资料,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的地方

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先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