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两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本质的关联。而这些关联主要表现在实践性、阶级性、开放性和目标性之中。本文的内容既是针对以上四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

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和创新的概括,具有极为深厚的内涵。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又把它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具体实际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亦是如此,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融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以其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特征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者紧密关联、一脉相承,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要求紧紧相连的。它不是空中楼阁、海中海市,而是一门来自于真真切切的实践中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一切

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和与

时俱进的思想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根据新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正是因为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突破陈规,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也就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基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奥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时间上的每一次重大推进,无不体现出对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的坚持。正是因为能够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突破陈规,真正做到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的解决新课题、突破新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也就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基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奥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注重回答实际提出的重大问题,形成新的结论,解决新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关键之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自觉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注重回答实际提出的重大问题,形成新的结论,解决新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是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结晶,实践性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牢牢把握实践性,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根本。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它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来建构自己的学说。在他们看来,他们创立的学说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说:他们的共产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其目的就是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进而通过自觉的阶级实践使自己获得解放。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原因在于以下点:

(一)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受压迫、受剥削最深的阶级,是人类最

苦难的群体。它比以往任何被奴役的阶级都凄惨。 “农奴曾经在农奴制度下挣扎到公社成员的地位,小资产者曾经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下挣扎到资产者的地位。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

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 ”

(二)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彻底的

革命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

(三)基于以上两点,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关键,也是人类解放的主体

力量。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够最后解放自己。所以,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就是最现实地代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方向。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一方面使无产阶级获得自觉的阶级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社会学说。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是否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理论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人民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把实现中国人民的

3

利益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是胡锦涛同志把以人为本诠释为以广大民群众为本,都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立场。而这种人民立场不是其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立场的远离,而恰恰是对这一立场在新的时间和空间下的继承和发挥,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立场具有逻辑上的承袭性和一致性。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予见和设想 ,是一种科学的论证 ,它是根据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提出来的,否认这种设想和论证对于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同样 ,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些设想 ,把他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达到的一些认识成果 ,当成固定模式,不在实践中进行修改、补充和发展 ,甚至用以裁决社会主义 的新条件下的实践 ,也是错误的 ,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这是因为这一理论决不封闭自己、凝固自己,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开放中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就在于它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就成为这样一种同具体的历史经验相联系、同时代要求和实践规律相符合、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的、不断发展前进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还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做了研究和阐明。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这些理论无一不与马克思主义紧紧结合又丰富发展和创新。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个固定的体系,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开放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是对以往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会为新的实践开辟新的道路,从而就有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