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堤防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过程详细专业全面-完全定稿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土石坝堤防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过程详细专业全面-完全定稿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粘粉粒 含 量 (%) 4 0.37 9 0.88 ≤8 天 天 天 最 然 然 然 大 含密 干密干密水度 度 度 量 (g/(g/(g/(cm3) cm3) cm3) %) 4 4 4 2.21 9 2.21 3 2.39 4 2.41 料 场 名 称 项目 >5mm 含量 (%) 4 84.65 9 69.76 20~80 d60 (mm) d30 (mm) d10 (mm) 不均匀 系 数 4 2.51 9 112.7 曲 率 系 数 相 对 密 度 砂石 比重 内摩 擦角 (°) 1 39.11 1 37.28 >30 大渡口 试验组数 试验指标 试验组数 试验指标 4 41 9 41 4 13 9 5.7 4 1.16 9 0.37 4 3.30 9 2.10 4 0.63 4 0.60 4 2.74 9 2.75 1.91 2.25 9 9 丙海坝 2.54 2.26 质量技术要求 >2 3.5.3块(卵)石料

块(卵)石料主要作为砌石护坡使用,可以在各砂砾石料场或河道清理的砂砾石中,挑选大卵石作为料源,本阶段还选择了三锅庄石料场作为块石料源。

三锅庄块石料场位于**坝堤防下游**河左岸,有公路通过,交通方便。料场分布高程1080~1150m,高差70m,平面面积0.010km2。地表基岩裸露,为晚二迭世闪长岩(δ43),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岩石强风化带厚度5~8m,弱风化带平均厚度10~15m。

无用剥离层为强风化岩石,平均厚度7m,体积7.0×104m3。有用层为弱风化和新鲜岩石,平均厚度33m,储量33.0×104m3。

取弱风化石英闪长岩地表样进行室内试验(见表3.5.5),试验结果表明:该石料场可以作为块石料料源。

表 3.5.5 块石料试验成果表表 岩石名称 闪长岩 风化状态 弱风化 试验组数 2 干密度 (g/cm3) 2.68 比 重 吸水率 干抗压强度 (%) (MPa) 0.52 63.2 饱和抗压强度 (MPa) 51.2 软化系数 0.81 2.74 3.6 结 论

1、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之二级构造单元——康滇地轴的南段,东、西两侧分别为**河断裂带和磨盘山——昔格达断裂带,场地地震稳定性主要受两断裂带地震波及的影响。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的地震

26

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

2、本工程为水塘坝段堤防,堤防均沿Ⅰ级阶地前缘地带通过,地形较开阔平坦。堤基主要为Q42al砂卵砾石层以及Q41al砂质粉土、粉细砂层和砂卵砾石层,地质结构以多层为主,次为单层,少量双层。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主要为Ⅰ级阶地大类(A),其次为漫滩或河床大类(B),少量Ⅱ级阶地大类(C)。

3、砂质粉土不能作为堤基,应清除处理;粉细砂层如作为堤基,应采取必要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砂卵砾石层是良好的堤基。

4、堤内应设置必要的排水沟渠,降低汛期地下水位,避免粉细砂层饱和后地震时产生液化问题,也防止发生渗透变形问题以及洪水期堤内局部低洼地带的浸没和内涝问题。各堤防趾墙埋深一定要大于河床冲刷深度,顺流段和顶冲段建议埋深分别为2~2.5m和3~4m,并且作好堤坡衬砌防护处理。

5、水塘坝堤防在桩号0+656和桩号2+830处均为天然排水沟渠出口,这些部位堤防应留排水通道,不能封闭。

6、本工程所需的各类天然建材料源丰富,调查储量满足设计需用量,采运条件较好。阳照山、河心坝和中坝子三个砂砾石料场为砼骨料场,各料场粗骨料试验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质量较好;细骨料孔隙率均偏大、含泥量均较高且有少量泥块存在、细度模数均偏小,河心坝和中坝子堆积密度偏小,其余指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大渡口和丙海坝两个砂砾石料场为填筑料场,主要试验指标基本满足质量技术要求。三锅庄为块石料场,质量符合要求。大卵石料可在砂砾石中挑选。

另外,各堤防外侧分布有较多的砂砾石,在河道清理时,可就近开采使用。 7、工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4 工程任务与规模

4.1 工程建设的依据

**河的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历来都倍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自建国以来曾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和规划。其中1999年**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省**河干流防洪规划报告》,经**省水利电力厅主持审查后,上报**省人民政府,省政府以**府函(1999)92号文批复“同意该《规划报告》和你厅的审查意见”。**省水利电力厅对该《规划报告》的审查以**水规计(1999)175号文下发了审查意见,其主要结论是:

1、“**河干流防洪规划是根据国家《防洪法》的要求和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其编制依据、原则及方法合适”。

2、“对**河不同河段采用不同的防洪标准是合适的”;“对乡村和农田的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对??**县城及其它重要城镇采用20年一遇??是合适的”;**防洪规划河段上起昔街农河口,下抵撒莲丙丙村,河道长度58.5km,规划河堤39.15km,计划分三期完

27

成。根据规划,**县利用国家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建成了部分堤防工程,截止2007年底,**县境内**河干流已建防洪堤10.4km。

3、**河防洪规划的原则是采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布置以堤防、护岸相结合的方式是合适的,结合干流堤防工程,在上游和重要支流,建设大桥水库和规划米市水库等控制性的工程调蓄洪水措施是可行的。

4、根据流域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控制性蓄水工程主要有:上游已建的大桥水库;上游支流孙水河规划的米市水库;下游支流锦**河规划的岔河水库。

鉴于**河段位于**河下游,根据**河防洪规划,位于上游的大桥水库和米市水库调洪对该河段的防洪作用甚微,故不考虑对**河段的防洪作用。

岔河水库对**河下游河段的防洪作用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岔河水库为规划的远期工程,何时兴建难以确定,因此本次在进行**河干流**河段的堤防设计时,未考虑岔河水库的防洪作用。今后岔河水库实施,作为提高河段防洪能力考虑。

《**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5》(2007年)已由**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该报告提出的主要结论有:

(1)**县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以建设**西地区的特色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县域生产总值年均递增近期2010年为13%,远期2025为11%;力争工业在规划期内第二产业比重达60%以上。

(2)城市发展目标

建设成**枝花的“迎客厅、后花园”,加快旧城改造、县城新区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7%,远期202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8%。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城市建设优先向北发展,其次向南和向河西发展。

(3)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近期向城北、城南的一部分以及广东山发展,中期向城南、河西的北面发展,远期再向河西的南面发展。

本阶段以上述规划为据,开展**县防洪工程初步设计工作。

4.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2.1社会经济概况

**县地处**省最南端,位于**河干流下游段,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1°44?~102°15?,北纬26°42?~27°10?之间。全县幅员面积2018km2,辖7镇(**镇、白马镇、丙谷镇、得石镇、垭口镇、普威镇、撒莲镇)5乡(草场乡、湾丘彝族乡、白坡彝族乡、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

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20.71万人,有汉、彝、回、傈傈等民族,农业人口为17.87万

28

人,占总人口的86.26%,人口密度102人/km2。全县总耕地面积17.20万亩,其中田9.67万亩,耕地率仅为5.67%,农业人均耕地0.96亩,人均占有粮食377.10kg。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5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9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7.04%。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79万亩,以早市蔬菜、甘蔗为主。粮经比为111.98∶7.86。全县耕地复种指数为167%。

200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4.9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47亿元,占总产值的29.92%。易县独特的光热资源和南亚热带立体气候,使境内的**河平坝区成为了天然的大温室。该县已被确定为**省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产量12.07亿m3,河流水能蕴藏量仅**河干流可开发量就有12万kw。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现查明地下矿床22处,有矿石27种以上。

**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成昆铁路108国道纵贯全境,以及雅**高速公路西昌至**枝花段已经建成,给**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广阔的市场。

根据统计,2007年底保护区共有12个村,总户数18111户,农村劳动力2.3万个,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田2.0,土1.3;粮食总产量17248t,工农业总产值108074万元。防护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表

表 4.2.1 防护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 总户数(户) 项 目 村 (个) 非农业 农村劳 动力 (万个) 38.0% 耕地面积(万亩) 粮食总产 (吨) 36.8% 28746 60.0% 17248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合计 农业 合计 田 土 合计 工业 农业 **河沿岸占全县(%) **河沿岸 防护区占**河沿岸(%) 防护区 27.3% 24 50.7% 12 45.8% 27693 65.4% 18111 39.1% 76.3% 33.8% 37.6% 27.5% 58.0% 74.4% 144872 130414 42.5% 31758 63.3% 20103 18025 10960 3.84 5.82 3.64 2.07 61.0% 10995.5 78.5% 8603 59.9% 2.3 58.2% 3.4 56.1% 2.0 63.5% 1.3 74.6% 83.8% 108074 109287 4.2.1洪灾情况

**县位于**河干流下游段,承纳了上中游干支流洪水,历来洪水灾害严重。据有关资料记载和调查访问,**县主要历史大洪水有1848、1890、1933、1938、1973、1981、1983、1985、1988、2008等年。一般洪水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由于在80年代发生的二次洪水,毁坏了干流及部分支流的已建堤防,而水毁工程修复的资金投入有限,因此,进入90年代以来,**灾害性洪水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洪灾损失也逐年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县1991~2008年洪灾造成直接损失达47770.05万元,详见表4.2.2。

表 4.2.2 **河干流**县洪灾损失情况统计表

2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