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第二章《声现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本节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m/s

3、回声现象: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人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迟0.1s以上

4、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有传声介质;有健康的耳朵

本节能力点: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知道科学推理法(推测法),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结论;会利用声速进行简单计算 【基础达标训练】

1、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 、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

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3、有关声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线电波就是声波 B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C 、声音可以不需要介质传播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

A 、下雨天听到雷声 B 、耳朵贴着铁轨听到火车来了 C 、海浪冲击岩石 D 、节日里听到的爆竹声

5、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以 形式传入人耳。 6、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m/s。目前 ,早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_________km以上。

7、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 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说

明: 。鱼听到声音的条件跟人一样,即是:不仅要有 和传播声音的 ,还要有正常的 。 【能力提高训练】

8、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能看到手机屏上的显示,却听不到手机铃声 B、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 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用击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

9、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10、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1m/s,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车祸将会大大增加 B、看电视时看到的动作和听到的声音不相符 C、你听到的问候声可能会变成“好你” D、人听不到任何声音

11、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在玻璃罩中安装一只电铃,用抽气机逐渐向外抽气,如图2-1-1所示,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化法

12、唐朝诗人胡令能写了一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如图2-1-2所示,路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 传播,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现代城市中居民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起到隔音效果,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13、我国古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意思是:在清冷 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向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这说明声音传

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诗中包含的知识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

14、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听到第一个回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 15、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 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参考答案】1、D 2、C 3、D 4、B 5、振动 空气 声波 6、345m/s 7、振动 液体(水)能传声 声援(发声体、振动体) 介质 耳朵(听觉器官) 8、C 9、D 10、D 11、B 12、振动 液体(水) 真空 13、温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发生的(空气可以传声) 14、90m 1110m 15、710m

2.2 声音的特性

本节知识点:

1、乐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Hz,简称赫,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三个频率范围:可听声:20Hz—20000 Hz;次声波:发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有些次声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超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4、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响度;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响度、人距声源的距离、声音传播是否集中有关

5、音色:物体发出声音的品质、特色叫音色;所有乐器和人的发声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但即使音调(频率)相同,不同乐器或人的音色是不同的(波形不同) 6、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可以用波形描述 本节能力点:会在科学探究中运用控制变量法 【基础达标训练】 1、如图2-2-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以不同速度从木梳齿上划过,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

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3、如图2-2-2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 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 )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 4、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5、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6、小鸟的声音与老黄牛相比,老黄牛的声音音调______,是因为老黄牛的声带振动的_______;但响度_______。

7、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8、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9、如图2-2-3所示,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就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 【能力提高训练】

10、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现象表明( )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不包括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声波产生 11、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 ) 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 B、声波的频率不断减小 C、声波的振幅不断减小 D、音色不断变差

12、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 同 D、频率不同

13、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4、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音调高 B、频率高 C、响度大 D、音色差

15、小华经常欣赏邻居演奏二胡,他仔细观察二胡只有2根不同粗细的弦,看到邻居表演前常常要用弦轴来调节弦的松紧,表演时常常改变弹奏不同的弦,有不断地用手指按动不同的部位,他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粗细、长度和松紧度有关。 你的猜想是 。 为了研究二胡发音的原理,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2-2-4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 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 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 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 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 。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 (5)应用创新:笛子改变音调高低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1、A 2、B 3、A 4、C 5、B 6、低 频率低 大 7、音调 频率(快慢) 响度 振幅(幅度) 8、短 紧 细 9、音调 音色 10、C 11、C 12、C 13、B 14、C 15、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合理、与题目不重复均可)(1)乙 越高 (2)乙 丙 (3)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松,音调越低) (4)控制变量法 (5)改变发声的空气柱长度

2.3 声音的利用

本节知识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