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溯源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罗氏溯源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迁内江黄龙庙。 宗鉴 迁威远城内。 永相 迁隆昌钟家湾。 廷钏 迁乐至严家沟。 仕镜 迁崇宁安德铺。 仁常 迁崇宁安德铺。 仁信 迁安岳东岳庙。 仁荣 迁金堂跳墩子。 廷玉 迁内江梅家咀。 义备 迁隆昌陈家湾。 宗二 迁乐至王家沟。 思义 迁纳溪。 仁侍 迁安岳观音桥。 应贤 迁遂宁桐梓桥 珠 迁乐至青定溪。 龙 迁纳溪三块石。 思通 迁隆昌核桃湾。 永乾 迁内江合子石。 文让 迁内江兴隆场。 思义 迁内江巫家堰。 才宽 迁内江贺家冲。 仁亮 迁德阳黑龙埝。 应忠 迁德阳下山长。 文礼 迁德阳黄河山。 仁江 迁隆昌城家沟 。 仁儒 迁合川竹元坝。 仁洪 迁内江老虎沟。 文美 迁隆昌。 思权

迁隆昌郑家槽房。 才蒙 迁荣昌。 文望

迁迁绵竹黄泥沟。 文合 迁崇宁安德铺。 晚 迁崇宁周家沟。 思秀 迁崇宁转同桥。 仁数 迁崇宁黄包井。 义清 迁荣昌。 义园 迁泸州皂泥坝。 才横 迁崇宁余家坝。 文 罗先骥 湖南永州电业局

联系电话:130-37494426或0746-8352098 电子邮件:luoxianji8352098@126.com 附:罗炳辉将军的祖籍考

罗炳辉将军的祖籍,历来众说纷纭。据我多年走访所得,初步认定其祖籍乃湖南隆回人。其依据是云南彝良偏坡寨凤鳌墓碑上的记载,其碑文云:“祖籍湖南宝(此字较模糊,然仔细辨认,‘宝’字仍依稀可辨)庆府,少(因为‘邵’字之误)阳县,後居四川叙州隆昌县。生于乾隆戊子九月二十日,地名镇雄分防之夷州下西里二甲地名偏坡寨”据此,将军系湖南邵阳人,应是无疑矣。理由是:(1)隆昌谱记载,其来自隆回者,乃邦麟之裔。(2)隆回古属邵阳县,名隆回镇。其远祖不外隆回之各支罗氏。

近见有人称其系播州荣公之後,实在令人吃惊!鄙人曾于2001年仲秋,拜访了遵义县三岔镇罗诗乾,他送我一册遵义《罗氏宗谱》。经查,琛生七子,四子铎下仅记其居银盏坑而已。琛之七子钦之后裔,亦决无凤鳌之名。故炳辉公决非荣公之裔!应可定论矣。 湖南永州电业局罗先骥敬识

巴马所略乡有罗姓瑶族1000人左右。他们主要分布在尚勤村的拉盘屯、元西屯、巴往屯、弄温屯、弄勤屯,弄中村的弄中屯、郎赖屯、巴笑屯,百久村的小弄中屯、下寨屯、百久屯、弄井屯、马平屯等。除少数来源不明外,大数多祖上来自南丹那地壮族。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桂西北布努瑶举事,明统治者派汉人罗王貌统兵平定“瑶蛮”,罗王貌“因功除授那地州正堂”。那时那地州治衙门在现南丹县吾隘镇的那地村,此地居民为壮族,罗王貌任职于此定居于此,后裔被壮族同化,改汉为壮。数百年后,罗姓在当地已是旺族。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那地部分罗姓壮族因仇杀难 以立足于当地,四处奔逃中部分进入现今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的石山地区,在此与布努瑶通婚而被同化,变壮为瑶。

所略瑶族男子多入贅,入贅后部分人往往改从妻姓,小弄中屯部分罗姓入贅后改罗为纳。这里的纳姓现在还保存有罗家族谱。

纳氏族称,该族谱外壳原是两块方形铜片,故称“铜书”,其祖公视为至宝,当初离开那地时首先想到要拿的是族谱而非财物。到所略后不敢放在房中,而是暗藏在山上石洞里面。20世纪20年代,现今所略乡所圩村晚内屯壮族豪户罗绍高得知纳姓瑶族有罗氏族谱,多次逼其交出,到手后,知两者为同一宗支,明朝时都在那地,于是拒绝交还族谱,纳氏族人无奈之下拿20斤蜜糖去赎。但对方仍不归还,只是给另一本残谱。虽然变瑶后因无文化不能续谱,但其由汉变壮,又由壮变瑶的过程是清楚的。

巴马其他地方的罗姓瑶族,有部分人和当地壮、汉民族一样,家中祭祖台墙壁正面写着“豫章堂”三字,罗氏祖先显耀于江西南昌,豫章即南昌古名。由此看来,这部分也是由汉变瑶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说不出祖上瑶汉通婚的年代罢了,然而问及祖籍,回答基本上都是江西。因此,其姓为汉变瑶后留下应是合乎情理的。

平康公,讳幼初,行二十四。其父颖公,字学礼,号“沂水先生”,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宋开宝(968~975)进士,官清徽大学士。平康公为颖公第四子,原居抚州崇仁高溪里,以“翩翩公子,不乐仕宦”,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1)游猎至瑞州高安县六都马岭田心,见此地“风水环萃,入赘冷氏,遂成家焉”。生子五:六郎、八郎、九郎、十郎、十二郎。豫章琳琅堂罗氏从旧谱纪世,尊奉平康公为第一代祖。

平康公长子分居荆堆,次子分居鲤鱼洲;三子、四子分居陂上,无传;五子十二郎,讳胜,字成甫,娶孙氏,生子二。胜公殁于宋崇宁癸未(1103),长子无嗣,次子讳仝,字太安。安公生两子,长名燮、次名亶(字公辅)。燮公又传长子铭、次子泰。亶公传子极。铭、泰、极三公传13世,至平康第十七代共有后嗣兄弟156人。明朝初年从第十六代开始至第二十二代,经过一个世纪或更长一些时间,先后从江西迁居湘乡(辖今湘乡市、双峰县、娄底市娄星区、涟源市部分)的豫章罗氏共有41支。

迁湘较早者为极公长子处谦公(讳必达)一脉。处谦公为宋绍兴二年壬子科(1132)进士,授南京都御史及考满朝觐,传10代至平康十五代楼下房允浯公。允浯长子斋三郎,字明与,号宗显,配黄氏,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由瑞州深洞天迁入黄冈。宗显次子通三郎,字道智,平康十七代,豫章以字班,明洪武初年(1368)迁徙湘乡,居县前总状元坊,屯业东郊、官埠桥香笔山。道智公生子文凤,凤传廷栋,栋生永协,协传高祖龙与凤,龙移居泉塘,称琳琅堂罗氏泉塘房。其后人拟接明成化二年(1466)丙戌新科状元罗伦母来湘奉老,奉命在涟水河畔北岸县衙侧修建“罗状元府”。府朝东台起风,门对碧洲芳渡,建筑规格较高,规模也较大。门前修石桥,取名“平正桥”。府左侧数十米处,立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石碑;府右前建有“状元马厩”,其衖子命名为“洗马巷”。县府衙前长366米的古朝阳街,命名为“状元坊”,现成为湘乡市区永久性的街道名胜。清康熙贡生张天麟有诗赞曰:“尚有遗规在,魁名启后来。殿前批实质,江畔育英才。”状元坊就是道智公及其后裔五代人的故居。现道智公后裔除聚居城区与泉塘外,轧桥、月山、岐山、洪塘大河埠、莲花等地均有散居,明、清时期受封五品以上文武官职者有近十人。道智公之后第五代峻德公,系明崇祯时参将,因镇守湘阴麻桥御敌有功,当地百姓立罗公庙祀之。明末,奉令镇守贵州铁索桥,又携子媳家人等率部入黔。后因明朝大势已去,弃官隐居黔地,并繁育后代。泉塘房遗黔一支,如今当属望族之列。道智公之后第九代后裔,先后有16支迁入四川南充等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罗瑞卿,四川南充人,极有可能属泉塘罗氏发脉。

铭公之后,平康第十六代祖、田东房学五郎(字玉赞)。玉赞公子、十七代祖如斌公,配杨氏,始迁湘乡潭市黄泥冲。传至二十代祖朝磷公,由黄泥冲迁居县城南门总九江庙,子孙散居在湘乡城南区、土桥、酒铺、潭市黄泥冲等地,称琳琅堂罗氏城南房。该房二十七代祖亨遇公第三子运岗,字峻丞,清封奉政大夫,传子会桃、会昌。会桃字松海,清花翎同知衔,候选县丞,民国元年(1912)四修族谱时任“经管”,《四修族谱序》、《祠堂记》等文即出自他之笔下,均刊载于谱内。会昌字期生,清同知衔,监生。肄业湖南高等铁路学堂,民国元年经湖南都督谭延闿考取最优等毕业,1950年工作分配至双峰,为城南房迁居双峰县城永丰镇的唯一支脉,现已繁衍至贤字辈。

铭公之后,平康第十六代祖、田东房恩六郎(字玉环)。玉环公次子十七代祖鸿基公,字国豫,行升五,于明朝由江西迁湘乡城南鸬鹚桥上,生齿繁衍,无他姓杂处,世传其地为“罗人湾”。其子孙散居在湘乡县城区、夏梓桥、洪塘洲棉花凼等地,称琳琅堂罗氏罗人湾房。

泰公之后,平康十九代祖誉焕公迁湘乡北门,配谢氏,生世玖、世琼二公。玖公世居十三都石门冲,称琳琅堂罗氏石门房。琼公徙居潭市,其子孙今散居在花坪、沙田、大桥、水口、上山岭等地,称琳琅堂罗氏石门下房。

泰公之后,平康第十六代祖、楼下分居中房振纪公之后,第二十代祖世贤公,其子孙散居湘乡洪塘、山田观、邓婆仑等

地,称琳琅堂罗氏石门中房。

铭公之后,田东十六代祖恩六郎(玉环公)传子暘七郎、传孙承珊、承宝二公。承珊,字游三,配熊氏,生子誉福,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偕弟承宝、侄誉图迁居湘乡,“创金田,继立官冲”,称琳琅堂罗氏金田官冲房。承珊公在金田继娶龙氏,生子五:誉缘、誉善、誉庆、誉氛、誉继。誉氛公配彭氏,生子三:世祖、世通、世内,遂为金田官冲罗氏三大支房。承宝公配彭氏,生子四:嘉实、嘉宾、嘉良、嘉彦,现仅嘉宾公支脉有后嗣。金田官冲罗氏后裔今分居双峰金田、泥湾、毛塘、福寿、定胜、颜家、五里牌、集福、小水、桃林、双永、红河及锁石坪壤山等地,已繁衍至昭字辈,约有500人。 以上5支罗氏,迁湘罗氏先祖于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一年(1770~1776)纂修族谱时,联宗合族花了6年时间才查实,并合族编修了琳琅堂《罗氏续修族谱》。豫章罗氏平康公后裔迁居湘乡还有36支,则“茫无可考”,竟“老死不相往来”。 诸如:

铭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鼎四郎省春公之后,田东房分居桥头第十七代祖尽四郎迁湘乡,其后裔居地无考。

铭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玉环公之后,国赤长子、田东房第二十代祖世积之子明辉、明光、明亮迁湘乡,其后裔居住地无考。

铭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田东房学五郎玉赞公后裔,国缘第四子、第十九代祖誉依公3个儿子迁居湘乡,其后裔无考。 铭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玉赞公后裔,国长之孙、第十九代誉模公子世栲,栲有2个儿子迁居湘乡,其后裔无考。 极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振茂、振常后裔,中房第十八代祖国谓、国莲等迁居湘乡,其后裔无考。

极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前房申一郎世美后裔,第十八代祖国标公,配张氏,生有3个儿子,均迁居湘乡,其后裔待查。 极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楼下房武四郎秉玉公后裔,第十八代国活之子誉机兄弟3人迁居湘乡,其后裔无考。 极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楼下房科三郎秉真公后裔,下房第十八代国南之子誉采三子世稳,配刘氏,子朝银迁居湘乡,其后裔无考。

极公之后,楼下十六代祖秉玉公之后,国仁传子誉奎,奎子世绮,绮抚世常之子万章,迁居湘乡;常之子万梁,亦迁居湘乡,其后裔均待查。

极公之后,楼下十六代祖秉玉后裔,国冒之子誉潮,潮传世瑞,瑞为第二十代,居湘乡,其后裔待查。 极公之后,中房十六代祖振纪后裔,国风之子誉遂,遂传世朴,朴为第二十代,居湘乡,其后裔待查。

极公之后,平康十六代祖明十郎明性之后,富五郎长子、楼下第十八代祖国荛,荛传誉谏,谏长子世封,配曾氏,生子三。其中亥过继中房节为嗣,辰出继陂头刘群为嗣,均迁居湘乡,其后裔待查。

据乾隆四十一年(1776)泉塘房际盛公撰《罗氏续修旧谱自序》载:“同邑之桥台(指湾洲、台洲)、马湾(即马鞍)、东岸(指壶天、谷水)、大塘(指观音大塘)、田心(指大杉、国沙、虞塘)、干冲(指金田、官冲)等族,派别源同”,但后来湾洲、马鞍、田心、东岸等房,均另立祠修谱。

尝思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是以欲体祖宗之德,笃亲亲之义,则谱尚焉。按吾罗氏肇自祝融,受姓於鄫公,後之子孙固班班可纪也。厥後珠公,汉相国大司农,居省城豫章沟 成通公居北沙 悉公居西山 霅公居涂埠 瑭公居柏林 璜公居木山 洞公居吉安泰和 温中公居罗舍 景宜公居徙丰城 景逸公居信州 景运公居罗田 景明公居荆堆 景章公迁庐陵 万钧公迁枧上 官止公迁湘阴 元永公迁建昌 元清公迁沙湖 元灿公迁上村 世隐公迁丰城曲江 尹祠公迁曲江 尹伟公迁进贤 有德公迁临川罗家巷 有猷公徙迁丰城宣风乡 有一公徙新喻罗坊市 有文公迁鸟祉岭 汉收公迁西安兰田 汉庄公徙泰和 汉壑公居兴国州 宏极公迁浙江 宏德公迁池州铜陵五松山 大定公徙深洞 宏仁公居吉安熂下 宏大公居通州 宏修公居进贤罗坊 仁安公迁庐山 义安公居万寿宫 绍谦公居贵溪 绍塑公迁河间 绍金迁西昌 国祯公居南罗坊 国旺公居西昌 绍猷居邓埠 绍贞公居宁波 绍绪公徙万载 纶公居松湖 绍大公迁万安 绍温公居暹岗 绍贤公居新喻 立贤公迁西山 鸣极公迁关头 鸣慈公迁新建 仁伦公迁下坊 赠公迁嵩山 仪炳公迁东亘 仪制迁新昌 仪瓘公迁清江横里 仪(左食右希)迁泰和 仪邵公迁大平 礼容公迁南兰罗坊 天化公居蜀青神谏官社礼女 宗法公居罗坊 宗泾公居滁槎 宗训公迁丰城石坑 得记公徙歙县凤凰山 廷进公居大山 廷泮公居寿州 廷汲公居新喻蒙山乡折桂坊 廷宝公徙大湖孝义乡 廷仁徙饶州府安仁县开兴乡莲塘里 廷信公居洪城又迁新建 成时公迁安祮 承教公徙建昌依仁乡 邽老公居峡山 朝老公赘建昌南丰军耆村 世老公赘诸暨开化乡 承淮公赘黄台承壮公後徙建宁 迁方公居星子金钟堰 清亟公居眉州山 德闰公居罗溪 迁洋公迁宁海侯城里 迁祥公後迁新建 德温公迁宜黄上坪後家吉水南坊 天相迁德安 天达居闽龙溪 天环迁吉石州 廷隆迁马裔 天照迁漳渡 天明迁歙县呈坎 学德迁官庄 德兴迁新建东山 德禄赘清安南溪湖 天离居蜀溪 德明居水南 宗瑗赘分宁 敬老迁饶州乐平 承启迁吉水归仙里 桂老赘安福清化里 廷长公初徙霄 廷渊公徙歙县登瀛坊折桂里 宗赐公居中山呈 宗悦公居进贤德虚 学良公迁丰城石坑 廷林居抚州万峰黄 学汉居湘阴 崱公居庐陵秀川 承苑居界岗 学璜居三巷口 承谟公公迁德安 应老公迁庐陵 承汤公徙新喻 承湋公徙吴兴 承传公迁临川新喻 延公居大和仁寿乡 天善公後居枯之青山 德谦公迁婺源 德近公迁吉水西园 德徵公居吉水 廷琏公迁南安南康兆屋乡 成景赘丰城大坡李 成裴徙南雄 炳老赘广信玉山 德咸公後迁黄梅永福乡 德盘公居水县栖鸾乡 会老居临川西圆文公坊 廷康公居永新中村 天锦迁安福罗家巷 从隐公初徙钱塘後迁庐陵 从边公居吉水石井 寅公徙吉水仙井 德闻公徙新建罗家湖 天秩公赘歙县呈坎 天真迁庆元府 天明公迁歙县呈坎 德厚公迁福建石门许 廷佑公居杨子县甘露 庭富公迁婺义乌凤林 尊老公迁湖州德青永乡 佳考公迁饶州乐平 成举公迁都昌 承迪公迁穆源 遵老迁台石马 庭庙、庭昭公居庐陵宣化坊 庭风公居漂阳瑞

莲坊定老居分宁 天溶公居杨州八十里王岭女 天济公居南康莲花山庸後有著作郎名绍居黄州 圆正公隐九华山 天垂公迁庐陵 天乔公居南雄 德延公赘建昌唐科里 德昂公迁安城里 德钟公迁安山李 德喜公徙曲阜厥里孔 德盖公徙齐山醒翁岩 廷昊公迁金溪归德乡 德谏公赘道州营乐里 德熙公迁贺兰山 德开公徙婺源还珠里 德符公学禅 德贞公赘建宁梅仙山 德华徙武溪 廷向公後迁新建漕坊 廷棋公居新建 庭慎公迁武陵又迁西柳山 惟德公居星子陶坑罗家 议嘉公居招宾 四三公迁治城 廷户公後居筠 乾一公迁进贤 乾三公迁靖安南源茶坪 乾四公徙南昌靖安 乾吾公迁奉新高坪 乾六公迁瑞州路口 义公迁江州 礼公居武陵 智公徙靖安双溪 世昌公居分宁县 世杰公徙新建厚田 天锡公居金溪 天福公居柘林 天发公九皐其後也 天伦公迁南昌黄源 天纪公商居齐州五溪 学文公居膝树下 万顷公迁宁海象山陈顼居公今上高九峰寺右(此句不好理解)天儒公赘越溪王 天肃公宋国勒为禅师 望老公居南城麻姑山 修老公赘白湖岭 昌廷推公迁眉州眉山 崇公迁江下黄鹤山 廷谷公居建昌南城云梯坊 类老公迁溪梁白水乡 标老公迁南歧 廷枢居金谿 振老公迁中山 春老公徙靖安南岗香恩 柱老公居庐陵水口 椿老徙上饶明伦里 天通公居南丰石油里 颢公徙昌平高梁河 廷宣公赘延安膚施乌水乡 廷宜赘吉安祮丛桂坊 廷室公居东阳仁寿乡 淑公居安仁 德禅赘临江新喻新昌里 时平公居白沙巷 仁厚公居罗坊 秉中、秉宇二公迁蠺石桥湾头 科公迁沙县下茂 璇公迁丰城 思企公徙居廷城白塔独江小路口 学姻公居罗坊 应乾公迁襄阳 世昌公迁崇仁高垍 学鲁迁吉水 文著公五代末迁闽城 圣麟公後居沙墎 友仪公徙栎桥 春融迁居墎溪 仲和公居临溪观背 磁龟支下智友公、成中公 、景章公居庐陵 仁通公迁进贤罗坊 义通公迁南官 礼通公迁南丰罗坊 智通公居南丰适源 应通公迁达池枫岭 达通公居宜黄仙九都茭源库前滕通公居研柴冈 明通公居临川滕桥 中通公居南坪 臣通公居宜黄棠阴 安通公迁罗源 淑公迁上段 洤公迁上保桥头 湜公迁黄坑 乾公居宜黄 彦安公迁饶州 仲一公徙崇仁上下畲 仲二公居崇仁堂下。其间录载不过大约所举耳。然登贤书者有人,游仕宦者有人。元恺林立,金紫蝉联,诚望族矣!于是浩然叹曰: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吾谱之修,俾昭穆灿然,尊卑炳如,庆吊相及。故其宗也,存冻水之源,而收录无遗;其非宗也,而狄青之谢,而不希荣达。其溯高、曾祖,昭所目也,其录子若孙明所嗣也。系以事迹去处明矣。缀以实录,死生正矣。揭以人品,附以著作,文献徵矣。观吾谱者孝恺之心,可油然而生矣。但亲疎未免混淆,尊卑每至失次,是为序,以明支分派别迁居云尔! 峕

皇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腊月 谷旦 北关十八世裔孙士彬敬撰

1998年戊寅岁,古葭月初九日抄自余江中童十都罗氏族谱

鉴于四川籍罗氏,基本上都认麻城孝感乡为祖籍,并且有所谓诗八句。2000年仲冬,我就专程到麻城走访。在白果镇见到了97年麻城罗氏宗谱主修,白果镇委书记文秀,并在麻城地名办询知孝感乡的地域。他们并送我两本《麻城地名志》。该地名志极为详尽,可是根本找不到什么洗脚河、高阶檐……2001年及2003年三次走访四川,得知多数湖广填四川的宗族,不论张王刘李……各姓,多数都说是麻城孝感乡来!甚至还有什么桂阳孝感乡,祁阳孝感乡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凡不明祖籍者,统称为麻城孝感乡来。试想一个孝感乡,能有多少人?即使全部去填四川,也填不满四川啊!这是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他们就不明白?为了彻底查清麻城籍罗氏徙川情况,所以我在2004年仲夏,再次去麻城白果。在柏树寨先海宗亲家,忙了一天一夜,仔细翻阅了八十余册谱书,将麻城籍罗氏族人,或官或商或填四川者,一併抄录在册,共约三百余人。今将其父名、生卒年月、配氏及子名,一一在网上公布,以利四川籍罗氏认祖归宗。 河东分: 十三世

廷利 入川未归,子一 早逝 妣邹氏 , 系康熙时人。 廷恭 入川未归。二公系维洪之三、四子。 廷知 字正国, 殁於四川。 十四世

洪涟 廷谐子,入蜀巴县未归。弟洪沦,入蜀万县未归。 洪信 廷扬子,字李诺,入蜀贸易未归。子二: 义 、 宗舜。 洪泽 廷文子,卒于蜀。

洪江 廷文次子,入蜀嘉宁(陵)县贸易,卒于石花街葬彼地。 洪海 廷文三子,人蜀渝城贸易,卒于长春镇龙泉山,无出。 洪功 廷华次子,殁于川内川县龙驹坝。 子二: 宗珠、宗理 止 洪仕 廷实之子,字开仕,入川未归。子二: 宗乾 、宗坎

洪仁 廷爵子,字元长,贸于蜀渠县静边场未归。子三:宗明、宗扬、宗智 洪礼 殁于川,妣王氏葬梨子园。 子二:宗元、宗有 洪利(地)廷昭子入川,卒。 洪余 廷昭子,卒。

洪顺 廷晖之子,入川卒。妣谈氏,葬白果栗园。子一:宗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