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某思想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

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25.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

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26.宋《梦粱录》记载:“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

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主要反映这一时期 A.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 B.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

C.坊市的管理彻底取消 D.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27.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表可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直隶 陕西(关中)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D.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28.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

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 湖北 江苏 浙江 整体模式 民主共和制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议会为权利核心的代议制 顺治至雍正 527 238 545 205 乾隆至道光 537 264 976 511 132 143 459 131 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2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

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则认为其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 A.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 B.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C.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D.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

30.在武汉召开的作战会议上,有人提出: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要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时,我部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其战略构思是

A.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 战 B.开展回避敌主力的游击战术 C.实施以武汉为中心的阵地战 D.阻止日军对华北地区的进攻

31.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内容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2.克里斯提尼时代,有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这表明

A.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B.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 C.城邦公民反对奢侈消费 D.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

3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政党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34.1921年,列宁认为“小商品生产者合作社必然产生出小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1923年,列宁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这表明

A.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完成 B.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变化 C.新经济政策内容不断调整完善 D.合作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5.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

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由此可知

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35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引发了中西文化冲撞和交流。中国儒家哲学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