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教案(YL-335B各单元的控制)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教案(YL-335B各单元的控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教案

第次课(年月日)

教学时数:2 学时 课 题:供料单元的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供料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了解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 2、供料单元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PPT课件)、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供料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 教学过程:

供料单元的控制

一、 供料单元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供料单元的主要结构组成为:工件装料管,工件推出装置,支撑架,阀组,端子排组件,PLC,急停按钮和启动/停止按钮,走线槽、底板等。其中,机械部分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供料单元的主要结构组成

其中,管形料仓和工件推出装置用于储存工件原料,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 下层 的工件推出到出料台上。它主要由管形料仓、推料气缸、顶料气缸、磁感应接近开关、漫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

工作原理:工件垂直叠放在料仓中,推料缸处于料仓的底层并且其活塞杆可从料仓的底部通过。当活塞杆在退回位置时,它与 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夹紧气缸则与次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需要将工件推出到物料台上时,首先使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推出,压住次下层工件;然后使推料气缸活塞杆推出,从而把 下层工件推到物料台上。在推料气缸返回并从料仓底部抽出后,再使夹紧气缸返回,松开次下层工件。这样,料仓中的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就自动向下移动一个工件,为下一次推出工件做好准备。 二、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 ① 气动控制元件

1、标准双作用直线气缸

双作用气缸是指活塞的往复运动均由压缩空气来推动。图 2-3 是标准双作用直线气缸的半剖面图。图中,气缸的两个端盖上都设有进排气通口,从无杆侧端盖气口进气时,推动活塞向前运动;反之,从杆侧端盖气口进气时,推动活塞向后运动。

双作用气缸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力稳定,行程可根据需要选择的优点,但由于是利用

压缩空气交替作用于活塞上实现伸缩运动的,回缩时压缩空气的有效作用面积较小,所以产生的力要小于伸出时产生的推力。

图2 双作用气缸工作示意图

2、单向节流阀

单向节流阀是由单向阀和节流阀并联而成的流量控制阀,常用于控制气缸的运动速度,所以也称为速度控制阀。 3、电磁换向阀

电磁换向阀是利用其电磁线圈通电时,静铁芯对动铁芯产生电磁吸力使阀芯切换,达到改变气流方向的目的。图3所示是一个单电控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3单电控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所谓“位”指的是为了改变气体方向,阀芯相对于阀体所具有的不同的工作位置。 “通”的含义则指换向阀与系统相连的通口,有几个通口即为几通。 ② 气动控制回路

气动控制回路是本工作单元的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的控制逻辑控制功能是由PLC 实现的。气动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图中1A和2A分别为推料气缸和顶料气缸。1B1和1B2为安装在推料缸的两个极限工作位置的磁感应接近开关,2B1和2B2 为安装在推料缸的两个极限工作位置的磁感应接近开关。1Y1和2Y1分别为控制推料缸和顶料缸的电磁阀的电磁控制端。通常,这两个气缸的初始位置均设定在缩回状态。

图4供料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图

③ 供料单元的PLC控制

具体的控制要求为:

(1) 设备上电和气源接通后,若工作单元的两个气缸均处于缩回位置,且料仓内有足够的待加工工件,则“正常工作”指示灯 HL1 常亮,表示设备准备好。否则,该指示灯以1Hz 频率闪烁。

(2) 若设备准备好,按下启动按钮,工作单元启动,“设备运行”指示灯HL2常亮。启动后,若出料台上没有工件,则应把工件推到出料台上。出料台上的工件被人工取出后,若没有停止信号,则进行下一次推出工件操作。

(3) 若在运行中按下停止按钮,则在完成本工作周期任务后,各工作单元停止工作,HL2指示灯熄灭。

若在运行中料仓内工件不足,则工作单元继续工作,但“正常工作”指示灯HL1 以1Hz的频率闪烁,“设备运行”指示灯HL2保持常亮。若料仓内没有工件,则HL1指示灯和HL2指示灯均以2Hz频率闪烁。工作站在完成本周期任务后停止。除非向料仓补充足够的工件,工作站不能再启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