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关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关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 金融学 2008金融学 陈靖

指导教师:许世琴

摘要: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织创新,是股份制的中小型社区银行。它作为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已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是通过大量的文献搜集,对现有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状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希望能够结合经验和研究,找出现有我国村镇银行研究的不足,为以后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村镇银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新农村 金融创新

Abstract:Village Bank i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s a joint-stock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unity banks. It as a product of the new round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This article is extensive literature collection, the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the existing status of the village bank, is expected to combine the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to identify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existing village banks in China, afte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bank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words: Village banks Rural financial New rural Financial innovation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农村金融状况也被提上日程,改革迫在眉睫,然而改革的目标、对象并不透彻明确,因此,成效并不明显,问题依旧存在。我国在孟加拉尤努斯开创的“格莱珉”模式的经验借鉴下,结合本国国情设立的村镇银行可以说是“三农”的银行、“草根”的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打破沉寂的农村金融市场,盘活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村镇银行的建立,解决了农村弱势群体和弱质产业贷款难的问题,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相互竞争的局面,为农村金融输送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使得广大农民成为此次金融机构改革的最终受益者。

第 1 页 (共 6 页)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确定在四川、青海、甘肃等6生(区)的36个县、市、乡、镇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并提出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2007年1月,银监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六个配套文件。在此基础上,2007年5月,银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进行规范。

沙曼(2011)在《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指出:近几年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中,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别成立了25家、22家、59家、35家、32家和14家。

苏晓娟(201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认为:近年来,我国村镇银行存贷款业务额不断提升,为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发挥了更好的作用。截至2009年末,全国100多家村镇银行资本超过40亿,存款余额130多亿,贷款余额超过90亿,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0多亿,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70多亿,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的政策不健全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不多。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和《关于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范围的通知》对费用补贴方面进行了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对所得税和营业税税率进行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对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进行了规定。

针对这些规定,张雪娥(2009)认为相比其面临的风险而言,现行财政政策对其扶持水平有待提高,货币政策要审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李珂(2010)认为现行扶持政策没有体现区域性特征。

2、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受到制度安排和自身信誉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马丽华、宋

第 2 页 (共 6 页)

雅楠,2010)。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属于新生事物,农村居民存钱还是偏好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甚至有居民担心万一村镇银行破产了,存进去的钱怎么办(夏旻,2010)。资金互助社仅限于向社员吸收存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绝大部分社员之所以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就是为了以“小钱换大钱”,这就产生了资金进少出多,进一步加大了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短缺的局面。

宋金玉(2007)《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指出: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一是资本金不足。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最低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最低注册资本金仅为100万元人民币。二是存款吸储能力有限。新设立的村镇银行,由于网点少、成本高、品牌认知程度低等问题,吸收存款难。

3、人员素质不高

就目前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发起方金融机构抽调到各地的资深从业人员,另一种是新聘任上岗的应届毕业生。前者金融从业经验丰富,但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后者刚刚上岗,金融从业经验缺乏。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信贷员大多隶属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很难聘到。王海波、郭军,(201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国内研究综述》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设立地点的原因招聘优秀员工的难度很大,导致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操作风险高。

4、金融监管不完善

目前的监管力量不够充足;其次,即使有足够的监管力量并采用目前通常的银行内部关系人控制的模式来对村镇银行实行严厉的监管,也可能因为管得过多过严,而使村镇银行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王李、侯景波(2010)《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研究》指出:面前,我国村镇银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还需建立健全的体系。

三、发展村镇银行的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要着力实现国家农村、农民和银行的共赢。既在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上,追求村镇银行经营利润的稳定增长,确保村镇银行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1、完善配套的财政货币政策

郑兰祥、吴瑶(2010)《村镇银行发展初探》中指出:需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政策扶持对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作为银行金融业的新生力量,在发展初

第 3 页 (共 6 页)

期必然存在着困难和劣势,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相关方面加以扶持。提高各村镇银行的经营积极性,推动村镇银行快速健康发展。

戴永春(2009)《村镇银行的发展及对策》认为:要完善村镇银行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应注重维护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村镇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村镇银行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允许申请央行再贷款、减免税收等,为村镇银行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

加强自身建设,破解“吸存难”问题。从源头上讲,有关各方要严格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遴选,确保其有良好资质,主发起行应选择创新能力强、对农村小客户比较熟悉、精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朱海城(2010)《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稳健经营,加强风险控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职工恪尽职守,消除经营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加强内涵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吸引客户。

柳松(2009)《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约束与破解对策》中提出:要加大自身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村镇银行的业绩和主要业务;加强政企互动,与地方政府建立日常联系制度,积极参加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争取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的大力支持,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的存款。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王建英、王秀芳(2009)提出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应联合起来建立职工培训机制,提高新型金融机构的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新型金融机构内部也要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学习到新知识,新信息。

徐瑜青(2009)《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培养一批有一定文化背景、熟悉当地情况、具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信贷员,以减少操作风险。特别是要以村为切入点,让村干部成为银行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建立一种简便、安全的贷款模式。同时,可以从农行、农村信用社精的富余人员中吸收有经验的人员,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

总之,提高人员素质应该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政府、监管部门、机构自身需要密切配合。

4、金融监管不完善

第 4 页 (共 6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