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宣城古村镇为例的皖南古村镇建筑文化初探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以宣城古村镇为例的皖南古村镇建筑文化初探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以宣城古村镇为例的皖南古村镇建筑文化初探

【摘要】皖南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与敦煌学,藏学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皖南古村镇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主,无论其选址、规划、组织,还是设计、风貌、格局、景观,都强调“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注重中国传统风水学。本文以宣城古村镇为代表,对皖南古村镇的布局形态以及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宣城:皖南古村镇:徽派建筑:风水

1前言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结合处。宣城风景优美,与天目山、黄山、九华山相邻,与青弋江、水阳江相依,境内重峦叠嶂,丘陵起伏,有敬亭山、桃花潭等大量历史名胜。同时,宣城历史悠久,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乡、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宣城境内有大量古镇或古建筑群,既受徽派建筑的影响,又融合了我国北方和江浙地区的建筑特点,反映了皖南古村镇建筑文化特点,故对其加以分析,以利于研究皖南古建筑文化。

2皖南文化历史溯源 2.1皖南地区

皖南地区,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徽州(黄山市)六市,总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2.2皖南文化核心及其历史溯源

安徽省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地区称为皖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称为皖南地区。 由于皖北地区地处长江黄河之间,几千年来就是南蛮和中原文化的冲突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1}连年的战乱使皖南地区赖以生存的农耕经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巨大,居民不得不大量迁徙。原居民的迁出,大量外来居民的迁入,使皖北地区成为外来人口聚集的移民地区。由于作客他乡,生活艰难,加上战争的熏陶,皖北人民的性格呈现出直爽、热情,但又急躁、冲动的特点,居民的民俗和语言也都呈现了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特点。

而皖南地区则是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地方自然灾害少,居民能够自给自足。虽然皖南也有不少战争,但破坏主要集中在沿江和地势平坦地区。山地地区不适合大规模作战,故破坏也不大。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皖南地区淳朴的民风和相对发达的商业。

2.3皖南各市文化内涵

皖南六市,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和徽州(黄山市),其文化内涵多受以徽州文化为主导的皖南文化的影响。但由于各城市历史沿革以及拥有的资源条件不同,各城市文化内涵也相应地体现出差异性。比如马鞍山的诗歌文化,铜陵的铜文化,宣城的文房四宝文化等,各具特色。(见表1)

表1 皖南六市文化内涵比较

主题性 方言 城市精神 芜湖 时尚文化 汽车文化 西吴语 开放务实 诚信创新 皖江明珠 创新之城 马鞍山 诗文化 江淮方言 包容刚毅 文明争先 “江东第一城” 铜陵 铜文化 江淮方言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铜都 宣城 文房四宝文化 西吴语 开放包容 扶危济困 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文房四宝 历史沿革 皖之中坚 长江巨埠 “钢城” “铁壁” “上江人文“铜墙” 之盛首宣城”宣城自古诗人地 铜文化 文化源流 码头文化 文化源流 钢铁文化 农耕文明 屈原李白 巨匠文化 移民文化 1.铁画 2.梨膏戏 (梨黄戏) 3.鱼灯 4.民歌 1.当涂民歌 2.太平府铜壶技艺 3.博望打铁工艺 4.采石跳和合 文化遗产 5.湖阳打水浒 1.板龙舞 2.祠堂傩 3.青阳腔 4.赛龙舟 5.牛歌 6.哭嫁 1.文房四宝之乡 2.皖南花鼓戏 3.纪氏古法小窖酿酒技艺 4.皖南皮影戏 5.皖南木雕 6.跳五猖 7.云舞 8.安苗节 9.火狮舞 10.舞犭回 11.民歌民谣 1.划龙舟 2.民歌 3.傩戏 4.青阳腔 5.石台目连戏 6.文南词 7.花灯 8.九华山庙会 9.贵池罗城民歌 10.石台唱曲 11.平安草龙灯 12.鸡公调 1.新安理学 2.徽派朴学 3.新安医学 4.新安画派 5.徽派版画 6.徽派篆刻 7.徽剧徽商 8.徽派建筑 9.徽州四雕 10.徽州茶道 11.徽州方言 12.徽菜 勤劳节俭 诗歌文化 移民文化 农耕文明 敢于斗争 戏曲文化 中原文化 封闭环境 重教经商 池州 佛教文化 江淮方言 务实诚信 徽州 (黄山市) 徽文化 勤俭耐劳 创业精神 “徽学” 徽剧徽商 “千载诗人地” 中国傩文化之乡 徽派建筑 新安理学 徽派朴学 新安画派 新安医学 城市名片 戏剧之乡 12.抬阁 13.花车转歌 14.赛琼碗 徽菜 15.徽戏 (童子班) 16.水东“六 月六荷灯会”17.畲乡对歌 18.纸塑 13.福主庙会 14.西华唱经锣鼓 3宣城文化内涵 3.1宣城文化溯源

3.1.1不利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宣城人民的勤劳节俭

宣城地处长江下游地区。其地域环境多丘陵山区,缺少平坦旷野,难于进行大面积土地

耕种。不利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宣城人民勤劳节俭的性格特点。为了以少量的可耕种土地来养活当地的居民,人们必须辛勤耕作、节俭生活,以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

3.1.2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宣城绚烂的诗歌文化

风景宜人,历史悠久的宣城,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江左明郡,吸引无数文人骚客来此游历寓居。在千百年来游历至此的各时期文人雅士中,对宣城影响最大的当属谢眺与李白。他们因政治斗争而来到宣城,既心系朝廷又想远离尘嚣。山明水秀的宣城更引发了他们亦官亦隐的文人情怀,他们在此留下了大量诗篇,宣州谢眺楼,敬亭山,径县桃花潭也因而成为名胜,造就了宣城绚烂的诗歌文化。

3.1.3动乱的咸同兵簧造就了宣城的移民文化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横扫皖南地区,万民催难,人口十亡七八。皖南人口锐减,大量佃民移民至此,民风不变。由于移民人口素质不高,传统文化失落,移民文化一时成为主流文化。

3.1.4周边区域文化的影响

宣城的地理位置位于吴地,并处在多个文化区相交的地带,故受到古越文明、吴楚文化、吴越文化、东吴文化、中原文明、徽州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以徽州文化为主导,综合其他多种文化的特色文化内涵。

3.2宣城文化影响范围

宣城文化的影响范围主要是宣州吴语区的方言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安徽东南部的芜湖、铜陵、池州、黄山市黄山区北部,江苏西南部的高淳及浙江西北北部地区。(见图1)

图1宣州吴语区范围

3.3宣城文化内涵

宣城文化底蕴深厚,其文化内涵也丰富多样。大体可以归纳为13类: 1.以敬亭山为标志的宣城诗歌文化 2.以宣纸宣笔为代表的宣城书画文化

3.以石涛、梅清、梅庚为代表的黄山画派文化 4.以查济、江村为代表的宣城古建筑文化 5.以开元寺、广教寺为代表的宣城佛教文化

6.以扬子鳄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宣城自然资源文化 7.以梅氏为代表的宣城名门望族文化 8.以谢眺为代表的宣城游宦文化 9.以云岭为代表的宣城红色文化 10.以皖南花鼓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11.以敬亭绿雪为代表的宣城茶文化 12.以徽菜为代表的宣城饮食文化 13.以宣酒为代表的宣城酒文化

这些文化保留至今的文化载体大多分布在宣州区城区附近,径县中部和西部,以及旌德、绩溪的南部。(见图2)

其中,分布在在宣州城区的文化载体主要有代表宣城诗歌文化的敬亭山,代表宣城佛教文化的石佛山、广教寺和开元宝塔,代表宣城自然资源文化的鳄鱼湖,代表宣城名门望族文化的梅氏文化研究会,以及代表宣城游宦文化的谢眺楼等。(见图3)

3.4宣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城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4大类,18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