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语〉选读》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员刘魁立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我国的传统节日正遭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提出来,请同学们深思……

下面列举的这些诗词曲中的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诗歌和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与重视,自觉加入到保护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列。 (一)传统节日——春节

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师解说】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

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明·叶颙《已酉新正》:?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二)传统节日——元宵节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教师解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

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 3、品味鉴赏学生所收集到的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词、曲等,初步认识我国古代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从而了解诗词曲——文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热爱。 (三)传统节日——寒食节与清明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故事——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春秋]介子推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解说】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唐·韩翃(hóng,音红)《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师解说】韩翃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成就突出,存诗较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高仲武评其诗:?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中兴间气集》)徐献忠:?君平意气清华,才情俱秀,故发调警拔,节奏琅然,每一篇出,辄相传布,亦雅道之中兴也。?(《唐诗品》)然而,在韩翃的存诗中,《寒食》这首小小的绝句,其灿烂之光尤为夺目,诗人为之生色,?大历十才子?为之生色,唐代乃至中国诗歌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