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指南》走进《纲要》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走近《指南》走进《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尊敬的张处长,各位评审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主讲的题目是走近《指南》走进《纲要》。讲之前,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里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尽早来到人世间分享幸福的生活。那个人站在旁边急不可耐,便一番好意急忙找来了剪刀,小心翼翼地替蝴蝶剪开了茧,结果那只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然而,不幸的是,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疼,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含恨离开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消失了。而那好心人却成了间接的“凶手”。

现在请老师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好心人”充当了什么角色?原因在哪里?

这个好心人之所以成了“凶手”,是因为他急于想看到蝴蝶破茧后的结果——生成美丽的蝴蝶,却没有意识到蝴蝶破茧的过程是她成长的必经过程。若没有这一过程,蝴蝶即使出了茧,也只能走向灭亡。现实中有很多教育者如同这位“替蝶破茧”的“好心人”一样,为了高效率的帮助幼儿完成学习,利用“灌输”这把剪刀替幼儿剪开“学习”这层茧,以为幼儿“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完成了由“虫”到“碟”的蜕变。实际上他们用好心扼杀了幼儿的个性,他们只想看到结果,却忽略了要达到结果而必须经历的过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幼儿老师,过早和过量的施教,其危害是很严

重的。

第一,过度施教,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处于幼儿时期,不但身体处在发育阶段,就是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也尚未发育成熟,如果这时让他们承受过重的负担,就会使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第二,过度教育会使孩子们的心理受到损害。过多的不符合相应年龄阶段的教育,会使孩子精神上疲惫不堪,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就会造成萎靡不振、甚至厌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若仍过度施教,有时会使幼儿的精神崩溃,出现极端行为,酿成换不回来的悲剧。

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误区呢?

第一、要打好基础。教育不只是学习课本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加强体能、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懂得感恩等,这就是学习。

第二、要连贯有序。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有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前一阶段都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条件,后一个阶段又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各个阶段都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幼儿教育也应按照这样顺序进行,不能颠倒或跳跃。 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不能小学化教育的原因所在。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幼儿教师如何走近《指南》走进《纲要》 :

一、《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1、《纲要》是《指南》实施方向的航标灯;

2、《指南》是《纲要》转化为实践的桥梁; 3、《纲要》和《指南》的关系是统一而不想违背的。 二、《指南》与《纲要》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通过五大领域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都有目标; 2、两者都是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共同促进我过幼儿教育科学发展;

3、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

例如:以儿童发展为本,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

三、《指南》与《纲要》的不同点

功能层次 对3-6岁幼儿提出的目标和内容宏观,笼国家指导幼儿教育的《纲要》 研究者、管理者 统。如总目标,既没有分年龄段设置目标,纲领性文件 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建议 每个领域将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的表现实践者(教师和实践性强的指导性文《指南》 和水平具体化、细致化和目标化,教育建家长) 件 议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 颁发时间 操作性 制定背景 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政府领导下,中、小、幼《纲要》在幼儿园教育实施部分只提出了(0-18岁)整体性的原则要求,教师的操作性不强。 行动,幼教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使用对象 《纲要》 2001年7月 《指南》操作性更强,指南目的的实现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提出一整套幼儿学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习与发展的目标体系;二是配合目标提出划纲要和学前教育《指南》 2012年10月 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国十条”,推动学儿童观、发展观,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前教育科学发展。 育的期望。

领域学习

教育评价

具体指向 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目标和要求 提出了“综合性《纲要》 《纲要》的“重视个别差异” 学习”的要求。 《指南》提出的“尊重个体差异”、“既《指南》则提升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到了“重视各领幼儿学校教育、家庭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域的相互渗透于教育在各领域、各年《指南》 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整合”,从而更龄段的培养目标和教更高水平发展??”等,可以看出,《指加明确了“均衡育建议 南》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提出发展”的定义。 了更高的要求。

《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

《指南》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有的是细化,有的则是填补空白。《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 正确理解《指南》《纲要》的目标与“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不是标尺,不是目标的分解。

目标不是“准则”,是方向指引。是期望,是了解幼儿的参照。 实施《指南》《纲要》时,切忌在幼儿之间作盲目的简单的攀比。 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让幼儿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